看著武將們欲戰且憂的表情,寧宗皇帝驀然間回過神來。這些武將雖然躍躍欲試,所忌諱者,怕自己“主戰”的決心,不夠也!
寧宗皇帝看著威風凜凜的“鎮遠侯”蘇萬亭,朗聲道:“定遠侯長期鎮守西蜀邊疆,你對這北伐之事,可有攻敵良策?”
鎮遠侯蘇萬亭見寧宗皇帝話語之間,已經定了基調,是“攻敵良策”,而不是“是否北伐”。遂走出武官佇列,站在中間的進言通道,面向寧宗皇帝,躬身作禮道:
“陛下英明,此次東瀚政局不穩,我們可以利用這次天賜良機,兵分三路,由南向北,同時從川陝戰線、荊襄戰線、兩淮戰線三路進攻東瀚,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戰機稍縱即逝,必須要速戰速決,同時可以聯絡西羌、北契從西邊、北邊對東瀚形成三面包抄之勢。”
右相鍾居正,站於武將前面,此時向前邁了一步,面向寧宗皇帝,躬身作禮道:“鎮遠侯所言極是,臣附議!”
武將中陸續站出兩人,附議鎮遠侯蘇萬亭的意見。
聽到武將們慷慨激揚,擲地有聲的豪言壯語,寧宗皇帝頓感胸臆暢然,滿臉雄闊之氣。
站在文臣首位的太子雍坦,見到寧宗皇帝澎湃豪邁的表情,邁步向前,面向寧宗皇帝,躬身作禮道:
“父皇英明,此次北伐,萬眾一心,定可收復中原,兒臣願請戰川陝前線,望父皇給兒臣一個機會。”
寧宗皇帝聞言大喜,暢然道:“太子親臨前線,以壯我南雍聲威,為父很是欣慰。”說完看了看站在太子身邊的二皇子雍昀,朗聲道:
“昀兒,你有何意見,說說你的看法?”
二皇子雍昀本身就是“主戰派”的代表人物,對北伐一事肯定是舉雙手贊成。向前邁了一步,面向寧宗皇帝,躬身作禮道:
“回稟父皇,我南雍厲兵秣馬多年,海上貿易收入頗豐,有了足夠的財力作為支撐,正可謂是兵精糧足,遇到這次東瀚政局不穩的千載良機,正好可以和東瀚一決高下,兒臣願請戰荊襄前線。”
寧宗皇帝微微頷首,凜然道:“我兒能親臨前線,為父甚為寬慰。”說完,臉上浮起欣慰的笑容。
南雍皇室“崇文抑武”的根本原因,是怕武將擁兵自重,步了雍氏祖先的後塵,此時兩個皇子親臨前線,解決了寧宗皇帝的後顧之憂,所以寧宗皇帝甚是暢懷。
此時的寧宗皇帝看向丞相顧景修,悠悠道:“丞相,作為百官之首,對於北伐之事,你還有要補充的嗎?”
顧景修經營仕途二十餘載,逐漸成為一代權臣,其人精明強幹,深謀遠慮。見寧宗皇帝向自己如此一問,分明是讓自己表態支援的意思。頓時心領神會,面向寧宗皇帝,躬身作禮道:
“陛下英明,此次北伐必定能旗開得勝,以壯我南雍國威。”
寧宗皇帝一臉暢然。
散朝之後。
太子雍坦、二皇子雍昀、丞相顧景修、右相鍾居正、禮部尚書範範鴻章、兵部尚書葉毅辰、兵部侍郎孟玠。
西蜀守將鎮遠侯蘇萬亭、荊襄守將武安侯郭品信、兩江守將宣平侯梁實義等人。
被寧宗皇帝召至垂拱殿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