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朝永和五年三月,一個細雨濛濛的上午,金陵秦淮河畔的萬家茶樓樓堂內,人稱“周金嗓”的說書先生正在說書,說的是近年來在全國各地、尤其是在江南一帶廣為流傳的《大周演義》。
“話說景隆元年,本省大鄉紳賈、王、史、薛四家被抄。九月底,少年泰寧帝、榮公曾孫賈瑋率著一幫人回到咱們金陵故土……頭一件事,就是打斷了庶弟的雙腿!各位看官,你道為何?這個庶弟賈環是頭上長瘡,腳底流膿,壞透啦!
“早在前些年,泰寧帝就將他從上京趕回金陵,但劣性不改,景隆元年九月初,孀嫂李氏攜子先行歸來,他竟入室盜竊,竊走好些銀票,李氏找他質問,他非但百般抵賴,還氣哭了李氏……時隔二十來日,泰寧帝抵達金陵,聽聞此事,怒髮衝冠,當即操起一根棍棒,找上門去……”
周金嗓一襲藍衫,揮著摺扇,講得繪聲繪色,講了好一陣,結束了這段故事,方才一拍驚堂木,稍事休息。
他這廂坐著喝茶,那廂茶客們議論紛紛。
“呵呵,在下就愛聽泰寧帝的事蹟,百聽不厭……說起來,咱們江南一帶也多虧了泰寧帝,當初若非他召集賈、王、史、薛四族族人抗倭,殺得倭寇聞風喪膽,恐怕到今日,倭寇還是咱們江南的大患!”
“是啊,泰寧帝英明神武,倭寇碰見他,只有逃跑的份……後來泰寧帝揮兵北上,蒙古鐵騎也一樣被打得落花流水,在北方可是萬家生佛啊……”
“泰寧帝確實了不起,若不然能在北疆以外立國,成為我大夏屏障?”
“這位老弟所言極是,有了大周這個友邦,我大夏北疆無憂矣……”
……
……
大家說得熱鬧,你一言我一語,氣氛熱烈,唯有坐在東面靠窗位置的一位男子只是微笑傾聽,未發一言。
此人四旬年紀,面容精明,衣飾華麗,卻是王夫人陪房周端的女婿冷子興。
雖為金陵人氏,但他很早就在燕京從事古董生意,往往三五載才回金陵一回,賈家被抄之後,他隨之南下,從此一待數年,仍做他的老本行,再往後,大周開國,他便丟了古董生意,在兩國間進行貨物貿易。
他身份特殊,背靠大周皇族,而大周皇族同大夏皇族間的關係非同尋常,極為親密,因此他的貿易生意從來順順當當,不曾有過閃失,這幾年下來,賺個盆滿缽滿。
如今他一家老小皆在大周,他本人則隨著生意兩頭跑,由於大周那邊的貨物多半運到金陵這邊,再從金陵這邊收購貨物運往大周京都永安,因此,每回在金陵停留的時間皆是不短。
好比這趟生意,他二月中旬到來,估計要到下個月初才能北上,這中間便要停留一個來月。
由於大部分生意上的環節都交給手下人處理,他自個倒是清閒,在等候裝貨起錨的這段時日,不是在老宅裡同二三故交閒敘,就是獨自出門散心。今日清晨,用過早餐,他一路從鼓樓的老宅走到城南這邊三山街的十里秦淮,此後下起了雨,便進了這家“萬家茶樓”吃茶聽書。也是湊巧,今日周金嗓說的竟是《大周演義》,是他熟悉的人與事,聽在耳中,別有一番親切與感慨。
……
“泰寧帝回到金陵故土沒幾日,就踏入品玉樓中,為當年的秦準第一枝——唐小青姑娘贖身……”略略休息,周金嗓重新開講,“……泰寧帝與唐小青過往自然頗有淵源,此暫且按下不提,且說泰寧帝前去品玉樓,為唐小青贖身,出手就是六、七萬兩銀錢,可謂是大膽之舉!
“諸位看官,當時賈家剛被抄家,照理說,無論暗地裡藏有多少傢俬,也不敢立即拿出來使用,可泰寧帝不怕,他身後的靠山是當時的鎮國聖昌長公主、如今的鎮國聖昌昭德長公主,果然,此事後來傳至朝廷,長公主出來說了一句‘賈家抄家後,我資與賈公子不少銀錢’,整個朝廷便壓雀無聲了……呵呵,話扯遠了,言歸正傳……”
“……眾所周知,唐小青姑娘的贖身銀是十三萬兩銀錢,泰寧帝拿出六、七萬兩,唐小青姑娘自個拿出六、七萬兩,算是湊足,原本即刻便可贖身離開,不料好事多磨,恰巧順王三子瑞郡王在場。這品玉樓同燕京的錦香院都是他們家的產業,他記得兩年前在燕京,泰寧帝曾婉拒過錦香院李媽媽登門求詩的請求,此時便設下門檻,道:‘賈公子替唐小青姑娘贖身,自是美談,本王也是樂見,不過,久仰公子詩才出眾,冠絕京都,何不當場賦詩一首,若媲美《錦瑟》,本王做主,贖身銀減去三萬,若不及《錦瑟》,哈哈,請公子再添三萬贖身銀便是’……
“瑞郡王以為設下這個門檻,泰寧帝十有八九要再掏三萬兩銀錢,畢竟《錦瑟》一曲,可遇而不可求,就算泰寧帝本人,在《錦瑟》之外,再有這等佳作,也是殊為不易……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泰寧帝幾乎想也不想,就點頭應允,當即寫下另一曲千古絕唱《無題》……”
說到此處,周金嗓正要吟誦此詩,座下早有茶客搶在他前頭念出聲來。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
嗟餘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周金嗓見狀,不禁笑道,“這位看官念得好!當時泰寧帝一氣呵成,寫下這曲《無題》,瑞郡王登時色變,但他終究是個王爺,講究風度,不願食言,最終依諾減去三萬兩贖身銀,讓唐小青隨泰寧帝離去。不過,品玉樓也並沒吃虧,《無題》最先由品玉樓譜成曲子,傳唱開來,一時引來諸多客源。
“回過頭來,說幾句題外話。泰寧帝的這曲《無題》,一經問世,便即風靡。世人驚豔之餘,紛紛如揣摩《錦瑟》一樣揣摩這曲《無題》,此後,反反覆覆爭論下來,大多認可其中一種說法,說是這曲《無題》不僅包含了對唐小青姑娘的情意,更多的包含了對於家世沉淪的嘆息……首聯頭一句‘昨夜星辰昨夜風’即充滿了回顧往昔的惆悵……抄家之痛,躍然筆端……”
周金嗓這般說著,茶客們皆是微微點頭。
說書持續下去,講到寧榮二府諸人十一月中旬抵達金陵;講到賈瑋在金陵重新經商;講到燕京劇變,天下板蕩,福王高元貞退守江南……在這中間歇了兩場,隨後一直講到福王抗倭,找到賈瑋籌措銀兩,賈瑋自告奮勇組建民團。
此時臨近午時,周金嗓做揖退場,茶客們也陸續離去,茶座中只留下寥寥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