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卷 山河易主 第十章 至今猶憶李將軍5

李景隆率領五十萬大軍進駐山東德州後,飛檄各處,調集糧草兵器,並將尚在真定據守的耿炳文就地免職,回京覆命,令郭英代領其軍,戴罪立功,整頓兵馬,準備兩路合擊,共伐北平。

訊息傳至北平,燕王朱棣召集眾將商議對策,看到眾人都面露驚慌,愁雲不展,朱棣笑道:“李九江,孤之表侄,膏粱豎子也,不足為懼。如今朝廷授之以五十萬之眾,無異於自蹈死地。昔有趙括紙上談兵,趙國四十萬將士盡被坑殺。李九江之才,我看遠不如趙括,孤之張玉、朱能等將卻與白起不相上下,此番南軍前來,必敗無疑。”

新降的老將顧成憂慮道:“畢竟南軍有五十萬之眾,我軍尚不到十萬,強弱懸殊,殿下不可小覷啊。”

朱棣笑道:“孤不是隨口一說,孤以為李九江有五敗,我軍有五勝,故此戰我軍必勝,南軍必敗。南軍從各處抽調而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必然造成政令不暢,紀律不整,上下異心,生死離志,此其一敗也。而我軍則上下一心,同仇敵愾,訓練有素,官兵融合,此為一勝也。”

“今北地早寒,南軍自京師出發,天氣尚暖,冬衣無備,必生凍傷,此其二敗也。我軍以逸待勞,棉甲齊備,氣候習慣,此為二勝也。南軍不顧山川險易,深入我境,糧草不濟,轉運困難,此其三敗也。我軍佔據險要,兵精糧足,此為三勝也。敵戰前易將,威信不足,有令不行,此其四敗也。我則號令嚴明,如臂使指,將帥同心,此為四勝也。敵好諛喜佞,專任小人,此其五敗也。我則從善如流,審時度勢,此為五勝也。”

“敵有五敗,我有五勝,諸君還有何擔心呢?”

諸將聽罷,皆點頭稱是,丘福用拳頭一砸桌案道:“殿下,我等就在北平候著那個李九江過來,我來打頭陣,幹他孃的,把他打個屁滾尿流。”

眾人聞聽,一陣哈哈大笑,緊張的面部終於都鬆弛下來。

朱棣卻搖搖頭道:“儘管如此,我軍依然兵少,守則有餘,功則不足,若待其來,只能被圍受攻,無法破敵。”

張玉沉思半晌道:“不如我率萬騎出城,待敵來攻北平之時,我擊其側背,內外夾擊,可獲全勝。”

顧成哼了一聲道:“你想以萬騎破李九江五十萬之眾,也未免有些過於託大了。”

朱能點點頭,附和道:“確實有些兵力單薄。”

張玉對朱棣急道:“末將願立軍令狀,不勝請斬我頭。”

朱棣卻半晌無語,陷入沉思。

朱高熾苦笑了一下道:“要是能從何處借一支兵馬來,就萬事大吉了。”

朱棣聞言,眼睛一亮,道:“孤昔日巡行大寧,見其麾下朵顏三衛剽悍無比,為天下精騎,我若得此相助,大事可成。”

顧城不解道:“殿下,自北平取道大寧,必經松亭關。今都督劉貞、陳亨率十萬大軍據守,破之然後才可直入大寧。而關門險塞,急切難下,若遷延日久,頓兵關口,李景隆擊我後背,大軍危矣。”

張玉笑道:“顧都督有所不知。不必經松亭關,從劉家口可徑趨大寧,不消數日可達。大寧軍士皆在松亭關,而其家屬在城,守備不嚴,可一舉破城,屆時松亭關之眾可不戰而降。而北平城高池深,李九江雖有百萬之眾,不可遽拔,待我等挾大寧軍馬殺回北平,可一舉破敵。”

朱棣笑道:“世美(張玉字)此言,甚合我意。”

道衍在旁補充道:“老衲聽聞都督楊文正率遼東軍圍攻永平,殿下不若聲言去救,楊文聞訊,必然逃回山海關,那李景隆聞報我大軍外出,以為有隙可乘,必然率軍來攻北平,殿下再帶大寧軍馬回擊,內外夾攻,可破李九江於北平城下。”

朱棣大聲道:“好計。就依卿言。”計議遂定,朱棣親率五萬大軍,出援永平,世子朱高熾率兩萬餘人留守北平,顧成、張信、道衍等人助之。

朱棣率軍出城來至盧溝橋畔,看到守軍正在挖壕溝,插鹿砦,便下令守軍撤回北平,諸將不解問道:“盧溝橋為南軍北上第一道屏障,殿下因何棄守?”

朱棣用馬鞭一指乾涸的河床道:“天寒地凍,河水不流,枯守此橋,焉能拒賊?我舍此不守,以驕敵心,使其深入,頓兵于堅城之下,再聚而殲之。此兵法所為誘敵深入者也。”

燕軍盧溝橋數千守軍便全數退入北平城,加強了北平的守備力量。

數日後,燕軍來至永平城下,楊文聞訊,率軍解圍而去,逃回山海關。百悅

那日楊文與吳高分別上書朝廷,指責對方通敵,而此前吳高堂妹嫁給了湘王朱柏為妃,五王削藩之時,湘王不願進京受辱,闔宮自焚而死,建文帝深恨之。待吳高書上,建文帝想到此節,遷怒於他,便順勢削去吳高爵位,將他發配到廣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