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世子完顏設合馬被那面板暗淡發灰的矮子引著,準備離開涿州地界,去向女真親貴們稟告他們的愛子們受到的不公正待遇。9;
周伯符卻是望著頭頂那些閃爍著點點微光的石鐘乳,不發一語。
片刻後,他的聲音才響起來:“不夠啊,快要滅國亡族的契丹,全憑著一點血勇蠻幹的女真,哪裡最夠掀起足夠的風雨?”
沒人回答他的問題,只有頭頂上的那些石鐘乳沉默相對。
……
………
大宋河間府,此刻也是一片大軍開拔的忙亂景象。
原因無他,大宋官家與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終於定下了海上之盟,下定決心起兵攻遼,收復漢家燕雲故地。
而以西軍為主、汴梁禁軍為輔的伐遼大軍,便在宣撫使童貫的率領下,正向著遼境陳兵。
經過無數有心人的推動,加之契丹如今國事衰微之相,就連三歲孩童都瞞不得,而一貫以“豐亨豫大”為基本國策的趙佶,哪裡能放過這樣一個機會?
想當年,太宗皇帝趙光義以掃蕩南唐北漢的百戰雄師、舉國菁華伐遼,卻生生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落得個高粱河畔伏屍百萬、堂堂天子的尊臀都變成了契丹人的箭靶,只能趴在驢背上倉惶逃遁的下場。
而後真宗被宰相寇準逼著御駕親征,卻被老軍頭們玩了一招援軍不至,嚇得真宗草草與蕭燕燕、韓德讓這公母倆定下檀淵之盟。從此只玩些封禪泰山、天詔降凡的神棍把戲,終生不敢北望。
到了趙佶的父兄輩,神宗、哲宗力圖振作,河湟開邊,壓得西夏困守賀蘭山不得再出,而日漸腐敗、宮亂政爭不斷的契丹也沒有了南下餘力。雖然這其中還有如司馬光一般的誤國之輩扯了不少後腿,但起碼將趙光義以來的守勢一舉逆轉。
這些經歷,對趙佶而言也不是沒有影響。
何況他這些年大修宮觀、招攬道官也好,重製禮樂、廣集翰墨也罷,作為藝術家和收藏家,已經幸福到了極處,甚至也滿足到了極處。
換句話說,趙佶這位全能藝術家,終於打算從他的園林、宮觀、書畫、古玩中抬起頭來,換一個更刺激的遊戲來找樂子了。
當然,就算是大軍伐遼這種對天水趙家王朝而言攸關國運的大事,趙佶的荒唐輕易性子也沒能稍稍收斂一點。
作為伐遼主帥的宣撫使童貫,雖然是內宦出身,但是好歹也參與了河湟開邊。論武略,童貫就算不能和宋初的內宦秦翰那樣的名將相提並論,但起碼也算是有點膽識,當初還能硬頂著皇帝詔書一力求戰,總算不是個外行。
所以儘管以此時制度而言,宣撫使非兩府大臣不得擔任,但大家還是預設了童貫出任宣撫使的這個結果。
但是伐遼大軍的兩位副帥,那配置就讓人沒法不吐槽了。[. 超多好]
宣撫副使蔡攸,這位小蔡學士是有名的風流蘊藉汴梁子,別說軍旅之事,就是理政視事的才華也沒有幾分,唯一值得稱道之處,就是小蔡學士在吃喝玩樂四字上極有講究,是趙佶平日裡不可少的幫閒。當然,身為蔡京家的大公子,小蔡學士在黨爭上面也極具天賦,他家老頭子此回罷相,也少不了蔡攸在背後串聯。
這麼一個人物為副帥,就已經讓有識之士看不過眼了。
但趙佶的荒唐輕易之處,又豈止如此?
這一回,他是同時送出去了兩個宣撫副使的差遣,而另一位宣撫副使,正是如今繼林靈素林侍宸之後,最炙手可熱的道官,清虛大夫、洞靈守靜先生、葆光殿侍宸許玄齡!
對於許玄齡這位道官驟然而為宣撫副使,這也是歷朝歷代罕見絕倫之事。要換了趙佶他哥哥哲宗在位時候,光這個旨意發出來,就能引得朝野譁然,東府西府一起罷工,不把這旨意頂回去不罷休。
但如今東府主事之人是王黼這浪子班頭,這位的做官宗旨就是隻管逢迎官家,哪管清議譁然!
於是大宋繼當年太宗伐遼之後,又一支伐遼大軍的主帥,便是一個太監、一個紈絝、一個道士的詭異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