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上,散仙對外神,相見不如不見,攻守之勢卻是保持了一個均衡之態。
對比起來,魏野起手就是洞陽八炎變,反倒顯得急切了些,倒是伊爾神思因這位靈吸怪之神,雖只是分神化影而來,反倒應對得當,頗有舉重若輕的氣度。
而魏野心知肚明,對方只求守禦,不求反擊,是因為在那位形如大腦的靈吸怪之神看來,透過佛頂光明星宮法界內蘊的佛門法度,解析這一片天地之理,才是當務之急。
佛頂光明星宮法界本就是此界佛門一等一的祈禳護國神通,其法理本就出自密教一系,走的是顯化諸天星宿法相的路子,當然以佛門法度而言,不論顯化的是日月五星並羅喉計都這九曜星,還是十二宮與二十八宿,皆統於一尊佛形之下,演化出一座星宿曼荼羅壇城來。
這部神通既然能將諸多星宿法相統合於一座壇城之中,自然護御之能不俗,但它根本的作用,卻是藉助顯化於壇城之中的諸多星神法相,上通於天,感召星力,行祈禳息災之實。
原本這般設計也不算錯,這方天地,原本的結構便是不同界域層層排布而成,西方佛國也是自成一界,自有天人鬼神,依託天地之理而生,身居佛國外圍的六凡法界,響應萬民信願,處理那些六慾橫流的人間瑣事。
佛門所謂“息、增、懷、誅”四種事業,便是息災厄、增善緣、懷愛敬、誅怨敵四事,不論如何裝點,都與人心五濁六慾分割不開,這等牽連六慾的髒活,便是交由這些不入四聖的天人鬼神之流佛門眷屬負責。而這輩天人鬼神若肯發心護持,不論是水旱瘟疫,還是兵災**,多多少少也能有些助益。
只是當年魏野入界之時,也是大欲界天狗道的無邊死氣入侵之時,那沉淪死氣雖然只是過境些許,卻是如同熱刀切黃油,轉眼就成天人雙分之相,真成了絕天地通。而死氣包裹之下漸漸穩固,就等於給這方天地包了一層厚殼,徹底讓天界與人間分離成了兩個世界。
似這樣天地雙分的界域,依據“天清地濁,天動地靜”之理,自然就要一者上升,一者下降,這也是前些年來,那些有根腳的大宗門與得道仙真,一個個急於飛昇、衝破天地關門的原因所在。而這樣的環境下,佛頂光明星宮法界雖然仍然保有顯化佛門諸天星神的神通,但卻勾招不到佛國天人鬼神的真身下顧,基本就算是廢了一多半,反倒讓魏野身化落星的當口,把遼國供養的阿羅漢盡數逼得入滅。
不然的話,若是當初真讓這座佛頂光明星宮法界勾連上了西方佛國,不說玩一招從天而降的萬佛朝宗,就是擺出個二十諸天車輪戰,也夠某人喝一壺的。
但對伊爾神思因而言,這座佛頂光明星宮法界的價值就不止是一座佛門護法壇城這麼簡單的了。
既然是祈禳神通,“息、增、懷、誅”四種事業便一樣不少,世間六慾薰染,不論士農工商,百業千行,都能牽涉進去,上到帝王不堪與人說的私,下到農夫少收了三五斗米麥,都有勾連相關之處。而回應這些凡俗六慾之求的佛門天人鬼神,也差不多算是有一位算一位,弄了一個齊全。
這等法門,雖然與佛門自我標榜的“涅清淨”之道差了十萬八千里,但是對伊爾神思因而言,卻是最合適入手解析的一個此方天地的法理模版。
從頭到尾,伊爾神思因展現出來的種種反應,都不像是一般的智慧生物,甚至人格神的表現,反倒理智得像是一臺計算力超絕的智慧機器。而每一回對魏野殺伐道術的回應,都越發老練圓融,其中原本的佛門色彩也顯得越加異化,多了不少屬於靈吸怪之神的特有氣息。
隨著那一根根似實還虛的神經束下垂勾連,一城靈吸怪的精神力全被伊爾神思因呼叫,佛頂光明星宮法界又生出新的變化。
蓮海之上以伊爾神思因的綠玉色大腦為中心,一隻五色金輪升上半空,以這隻五色金輪為中樞,東方有金杵,南方有寶珠,西方有利劍,北方有法鈴,光似琉璃,焰氣騰騰,隱作金碧之色,籠罩於燕京城之上。
輪是轉法金輪,杵是金剛寶杵,珠是摩尼如意珠,劍是三鈷金剛劍,鈴是佛首金剛鈴,恰成佛門五器。
這一重神通變化,雖然只有五件佛門法器顯化,但是魏野卻是一眼看出了不凡來。
這佛門五器顯化之後,便都有一朵小巧纖麗的重瓣蓮花將之託住,映著法器周身的圓融佛光,竟成佛門大神通之士端坐蓮臺之相。
這場面一出,倒讓魏野嘖了嘖舌:“以器擬相,顯化佛身,居然是佛門正傳的三昧耶形?”
就像道門常以真形符擬化神真之相,佛門對諸佛菩薩的本尊,也有梵文種子字與諸般佛門法器為主的三昧耶形兩種擬化手段,這其中各具玄妙,倒一時間分不出高下。
但是魏野以洞陽八炎變將燕京城層層圍困,符火擬化的騎鳳仙官雖然無法突破佛頂光明星宮法界的防護,氣機卻早已鎖定其中,此刻隨著對方氣機變化,一柄柄火劍卻是劍吟聲聲,將殺伐之氣渡了進去!
劍鳴聲聲,讓五座蓮臺的花葉輕輕顫抖起來,但很快地,那五件佛門法器周身佛光便朝外撐大了數圈,卻是將這點氣機相沖的影響排除在外。
但佛光一盛,那五件佛門法器之外就隱隱顯出了五尊菩薩虛影,儘管寶冠、天衣、瓔珞、釧環都顯得虛幻如泡影,幾乎看不分明,但五尊菩薩法相在體表流動的光華,卻是露出些玄機來。
壓中央的金輪依然還是光分五色,但東方之位的金剛杵被一片青碧佛光籠罩,南方之位的摩尼寶珠則是色如晨曦赤日,據守西方的三鈷金剛劍卻將白金也似的銳利佛光盡情拋灑,只有北面那隻金剛法鈴周身光色奇異,幽暗如夜卻又透出一股瑩澈之意。
五器生五光,五光成五色,卻又隱隱帶著些道門五行之術的氣味。
魏野掃了一眼,卻是一點頭:“不是佛門諸天星神,而是五部護國金剛菩薩?有意思!”
五部護國金剛菩薩不在佛頂光明星宮法界的法度之內,而是另一項不輸於它的佛門祈禳神通“般若仁王寶輪壇城”所尊奉的五大本尊菩薩。
原本遼國佛門便一貫以“顯密圓通”自我標榜,能修到阿羅漢位業的遼國高僧,莫不是既精通顯宗經論,也精於密教神通。護持燕京城的這座佛頂光明星宮法界,更是幾經數代高僧推衍修正,甚至將“般若仁王寶輪壇城”的精義也融入其中。
而般若仁王寶輪壇城這部神通以《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為根本法理,演化五方五部金剛菩薩法相。這五尊菩薩即是東方金剛手菩薩、南方金剛寶菩薩、西方金剛利菩薩、北方金剛藥叉菩薩、中央金剛波羅蜜多菩薩。
單看這五大菩薩名目,除了身為八大菩薩之一的金剛手菩薩外,其餘四位菩薩皆是其名不彰,對密教法理不清楚的人或許還會迷糊。但若給五方五部金剛菩薩換了一個名頭,這部神通的法理也就更清楚明晰了許多:
金剛寶菩薩,便是虛空藏菩薩。
金剛利菩薩,便是文殊師利菩薩。
金剛藥叉菩薩,便是普賢菩薩。
金剛波羅蜜多菩薩,又名法菩薩,其名不甚為人所知,但其明王法相便是大日如來的教令輪身不動明王。
以不動明王為中心,坐鎮四方的是金剛手、虛空藏、文殊師利加上普賢四位大菩薩,在佛門法理之中,這類本尊曼荼羅才是四聖法界精要所在,天然就要比那些以一位菩薩為主尊,雜七雜八配上一堆天人甚至威德鬼神湊出來的雜曼荼羅高出數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