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章

戚桓點了點頭,跟他猜測的差不多。

有人先他們一步找到秀才,殺人滅口。

只是不知道是誰的人。

戚桓站起身,排掉手上的泥土,吩咐道:“將屍體一起帶回去,再檢查一下四處,看看有沒有什麼發現。”

“是。”

山洞裡面亂七八糟的,之前肯定被人翻過,一行人又仔細翻了一遍,最後找到了幾張紙。

在秀才睡覺的草蓆下,戚桓發現有一處地方的泥土比較松,挖出來一個竹筒。

竹筒裡卷著幾張紙。

是秀才的自述,自己幾張他模仿的字跡的紙張。

徐尚書的字跡。

將紙收好,確定翻不出其他東西,一行人才打道回府。

……

晚上,戚桓在書房看秀才的自述。

秀才是漳州人士,年幼喪父,由母親何氏拉扯長大。

何氏希望秀才能夠出人頭地,即使家境貧寒也努力送秀才上學堂,讀書識字。

只是秀才不是讀書的料,磕磕絆絆,考了三次都沒能考上秀才。

而何氏還沒等到秀才出人頭地,就因為積勞成疾,在秀才二十五那年就先去世了。

可能是何氏去世刺激到了秀才,終於在何氏去世之後的那次科舉考試中,考上了秀才。

只是因為資質有限,秀才在科舉中再也沒能有所存進。

整個大良國秀才何其之多,秀才沒有出人頭地,沒有一官半職,也不會耕耘,只能靠賣臨摹的大家之作維持生計。

秀才的臨摹出神入化,可以稱得以假亂真。

除了臨摹畫作,秀才最出色的其實是臨摹人的字跡。

但是秀才一直藏著掖著,沒有讓人發現。

秀才的母親何氏一直希望秀才有朝一日能跟秀才去京城一次,秀才便帶著何氏的一截手指骨,一邊賣畫賺取路費,一邊往京城方向走。

去年九月份,秀才終於走到了京城。

京城消費水平高,秀才租了一間小院子之後,賣畫得來的積蓄就用得差不多了。

秀才像往常一樣,去了京城文人聚集的地方賣畫。

第一天收入不錯,賺到的銀子是他在其他地方畫一個月所賺到的兩倍。

嚐到了甜頭的秀才第二天繼續去那個地方賣畫。

然後他遇到了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