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柯熙已經被那些詩詞歌賦折磨了兩個時辰了,實在是不想再聽他們作詩了,就叫人準備筆墨。
柯熙想了想,在紙上這下問題,邊寫邊警惕地看著太子:“太子哥哥你可不能偷看!”
太子:……
忍住,這是親妹妹,不能打,已經夠傻了,不能再傻了。
很快,柯熙的題目就被放了出來,題目放出來的那一刻,在座的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到底是何人提的問題?這問題也太大膽了!
只見掛出來的問題是——“如何看待君臣關係”
太子看到柯熙提出如此古靈精怪卻直擊要害的問題,搖頭失笑:“你啊你,真不知該對你如何是好。”
柯熙理直氣壯:“我這還不是為你父皇和你,太……哥哥你要認真聽,看看他們怎麼說,要是將來金榜題名為官,做的跟現在說的不一樣,你和父皇不就知道哪些是阿諛奉承的小人了嗎?”
太子:居然覺得很有道理的樣子……
下面已經在熱鬧的討論了起來。
“要我說啊,君臣君臣,君在先,視為天,臣在後,是為地。既然是天,那當然是君說什麼便是什麼,臣子只需要按照皇帝說的去做就可以了,皇上叫臣往東,臣便不可往西。”
“陳兄此言差矣,如果臣子事事需要聖上開口才去做,那麼這些臣子與跑腿的下人有何異?為臣者,當思君所思,憂君所憂,主動替皇上排憂解難。其次,陳兄方才說皇上說什麼便是什麼,那如果皇上或許因為不瞭解情況而做出了錯誤的決策,而陳兄明明知道皇上的決策是錯的,卻不加以提醒,這與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有何區別?依在下看來,身為臣子,聽從皇上旨意乃是天經地義,但當皇上做出錯誤的決策時,更應該提醒皇上加以改正,而不是一味的奉承。”
“張兄說得不錯,且看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身邊不就有一個拼死進諫的魏徵嗎?自古以來,臣子勸諫君王乃是身為臣子的本分,又怎麼為了奉承聖上而矇蔽聖聽呢?且說這君臣關係啊,不是此消彼長,就是此長彼消,皇上決策正確時,臣子只需要根據皇上吩咐做好分內之事,而當皇上決策錯誤時,臣子便應該站出來指出皇上的錯誤,講究平衡之術,而非什麼皇上說什麼便是什麼!”
……
柯熙一開始還津津有味的聽著考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聽到後面就覺得不對勁了。
除了一開始也許是真的在討論這個問題,考生各抒己見五花八門,也能說出個所以然來。
後面突然就來來去去得重複“以君為先”、“君有錯當直言不諱加以提醒”之類的。
看著柯熙重新變得懨懨的,太子卻是早有預料。
畢竟,也不是誰都敢問這種問題,也許那些考生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後面就回過味來了。
敢提出這樣的問題,那麼也就說明,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不是“君”本身,就是在“君”面前十分得臉的人。
而一般的人,再得臉,也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去試探“君”底線。
如此一來,此人不是“君”,就是天家人,大膽一點,有考生可能猜測,皇帝或者太子就在這狀元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