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電網!山海集團的夸父計劃!”
“安西、北好望角,全球最大的兩座光伏發電站,全年發電量預期突破1360億千瓦時!”
“好訊息!最強外援來襲,彌補滬城巨大的用電缺口!”
“走近科學:雲鯤D1衛星將電力傳輸到地星的原理?”
“華國電網宣佈!將與夸父能源攜手,在西南、西北地區,分別建造一座超大型太陽能發電站!”
“帝江1號成功發射”、“無線能源傳輸技術”的相關報道鋪天蓋地,楊宏碩作為夸父能源公司的CEO,甚至出現在了每晚7點鐘的新聞裡。
他面對鏡頭,侃侃而言道:“下一步,我們會向個人買家開放光伏電池板和發射器裝置的售賣,幫助更多的人,實現用電自由。
未來,空調可以24小時開著,沒人會說你浪費;新能源汽車的電能補給價格,也會大幅下降!”
電力資源生產出來就得使用掉,因為儲存電能的技術和成本更加昂貴。
“節約用電”的理念之所以深入人心,主要是擔心居民用電搶了工業用電,從而影響生產發展。
陳河宇記得很清楚,在小時候,夏天經常遇到拉閘限電,他只能搖著一把蒲扇,在悶熱的夏季聊以慰藉。
“楊總,方便告知產品的相應價格嗎?”
記者問道。
楊宏碩露齒一笑,堂而皇之的打起廣告來:“每平米的光伏板售價為5000元華幣,包括安裝費,發射機比較昂貴,每臺29.8萬華幣。
個人建議,有購買意向的個體或者企業,可以將線路串聯在一起,大約300平米的面積,需要一臺小型發射機;至於超大型的商業發射機,並不適合個人。”
楊宏碩雖然沒有明說,但觀眾也能語氣和表情上猜出,超大型商業發射機的價格定然不菲,一般人承擔不起。
採訪到此結束,夸父能源很快在官網上公佈,使用者消耗不完的電能,將以0.5元華幣/千瓦時的價格進行回購。
這是一筆很容易算清的生意!
300平米的太陽能光伏板,每天可以生產1500千瓦時,換算成鈔票便是750元,每個月收入22500元,全年進賬27萬華幣。
投資180萬,不到7年回本,剩下的18年全是淨利潤!
一時間,夸父能源公司的電話被徹底打爆,生產訂單排到了2017年的冬天。
安西、塞北再次新建了一座超大型光伏生產基地,合計每年產出180吉瓦的高效太陽能電池及配套專案,提供了4萬多個就業崗位。
若是這些光伏電池,全部用於發電上,每年將轉換6570億度電,佔到全球發電量總和的2.52%。
單憑這一項,便能每年為公司帶來3200億美刀的營收,創造1300億美刀的淨利潤。
這也是陳河宇的目的之一,要把衛星電網打造成一個全球能源樞紐,第三方想要借道運輸電力就得交“過路費”。
如此一來,雲鯤太空的後續衛星發射計劃,才能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撐。
每次發射成本在8000萬美刀左右,初步搭建“全球衛星電網”就需要200300億美刀的資金,並且還沒把研發、人工、維護和試錯成本計算在內。
賺得多,花得同樣也多!
而此時的啤酒國,正值二月,這個季節異常寒冷,氣候乾燥,有錢人會選擇在滑雪酒店度過一個愜意的假期。
工薪階層可就慘了,由於啤酒國高度依賴毛熊國的天然氣,在2017年,毛熊國居然減少了天然氣供應。
能源短缺,啤酒國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一方面,透過向消費者收取天然氣附加費,以期降低天然氣用量;另一方面積極尋找其他燃料來源。
就在陳河宇坐車趕回滬城時,啤酒國的首都柏靈,一架商務客機緩緩起飛,直奔華國而來。
“嗚~嗚~——”
車窗外,隱約可以聽見淒厲的嘶鳴聲,北風似刀,把高速兩旁的綠植,吹得搖搖欲墜。
“老默,還有多久到家?”
陳河宇輕聲詢問道。
“老闆,差不多兩個小時,我們剛過江南省,進入滬城邊界還需一個小時。”
丁默立即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