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孟維周最近提了個正科。參加工作才三年多,就正科了,這在地委機關還沒有先例。

這個孟維周爬得快呀!一個

“爬”字,很不好聽,可不管你是誰,不管你官有多大,別人在背後總是這麼議論你的,你有意見也沒有用。

說來也怪,誰也沒見哪位官員爬著走,大家都是昂首挺胸勇往直前的樣子。

但人們都講他們在爬。想想也真是那麼回事。孟維周本人沒有聽見誰講他爬得快。

恭維他的,一般都說,進步真快呀!

“進步”用在這個地方,既明朗又含糊。你明白別人是在恭喜你提拔了,又可以理解為別的許多意思,比如政治覺悟、工作水平、知識修養等等等等都提高很快。

正因為有含糊的一面,你也就可以含糊地謙虛一下,說哪裡哪裡。別人若是直露露地說,你提得真快呀!

你就不便說哪裡哪裡了。因為這等於說還嫌提拔慢了。這就不對了。對組織的培養,人民的重託,只有感激的道理,怎麼能有看法?

不過一般很少有人那麼直來直去地說你提得快,這麼說,雙方都尷尬。

孟維周也真的有春風得意的感覺。縣市和部門的領導原來都叫孟維周小孟,慢慢地有人覺得叫小孟不太合適了,開始叫孟科或者孟老弟的。

尤其叫他孟老弟的那些同志表情十分燦爛。孟維周每天都要為這種熱情感動好多次,有時分明感覺到心臟空懸著極舒服地晃悠一陣。

但他學會了不流露這種感動。易喜易悲,都是不成熟的表現。但這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思絕對不同。

那是古人們超然物外的瀟灑,早過時了。現代社會了,晉身官場,於喜於悲,需要一種不為所動的老成。

這是一種沉穩,一種剛毅。如果要說這是冷漠無情或者麻木不仁,那完全是貶低的說法。

這不奇怪,人們看問題總是各有各的角度的。這也是辯證法!孟維周有次與同學聚會,有的說他成熟多了,有的就說他冷淡些了。

孟維周只是笑笑,說老樣子老樣子。但他越是注意表現得老成持重,越是為內心下意識的感動而羞愧。

自己看似成熟實則不成熟啊!這是否也是一種外強中乾!孟維周有意無意間研究了張兆林的晉升軌跡,看上去是那麼容易,三蹦兩跳就到了地委書記的位置。

這讓他更加充滿革命信心。孟維周看報紙,最留意本省各地市及全國各省市領導的情況,所以官場上走馬換將來龍去脈他了如指掌。

張兆林同其他領導有時閒扯,喜歡議論某人到某省當書記,某人到某省當省長。

如果場合隨便,孟維周也插幾句話,將那些外省領導的出身及經歷講得一清二楚。

張兆林就說,啊,啊,是的。其實他並不清楚這些。張兆林有幾次表揚孟維周政治覺悟高,政治敏感性強,是不是就指這事?

後來,孟維周連外國總統的情況也感興趣了。外國領導人訪華時,報紙上總要登一段來訪者簡歷。

孟維周特別喜歡研究這玩意兒,比如這位總統畢業於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屬於什麼黨派,有什麼特點和愛好,什麼政治主張,主要對手是誰,從事過哪些職業,當總統之前奮鬥過多少年等等。

尤其是每一次晉升同上一次晉升的時間距離他最好琢磨,看別人多少年之間共升了多少次,平均幾年升一次。

每一位政治家的升官圖在孟維周的眼裡似乎都是寥寥幾筆,簡單明瞭。

從政是多麼容易而又愜意的一件事!那天,孟維周在馬傑面前作的有關

“精神”的演講不能自圓其說,也讓孟維周感覺出一種危機。這是他目前覺悟到的唯一的前進障礙。

現代政治演說才能太重要了。當領導的誰一張口不可以講個一二三?古人說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這種看法早不合時宜了。

做領導只要會講,不一定要會做。太重視做了,往往事必躬親,陷入事務圈子。

這幾年層層領導不都呼籲要超脫,要跳出事務圈子嗎?君子不事俗務。

領導同志不能在瑣事上太過用腦,而應用寶貴的智慧去想大事謀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