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得到寧皓如此評價,讓賀新略感意外。
因為這貨別看平時笑嘻嘻,見誰都很客氣,其實骨子裡高傲的很。除了他崇拜的偶像賈科長,賀新還是第一次聽到他對一位同行如此推崇。
“那你自己泡茶,我先拜讀一下程導的大作。”
“得咧,你慢慢看,我先告辭了。”寧皓從椅子上站起來。
“你上哪兒去?”
他拍拍掛在挎包:“我跟王老師約好了,商量劇本。”
寧皓口中的王老師就是北電導演系的老師王紅偉,他是《綠草地》的原作者,同時也是《石頭》、《賽車》瘋狂系列的編劇之一。
他現在手頭的這部《黃金大劫案》的劇本,因為先天不足,修改起來挺麻煩的,都已經好幾稿了,不光賀新不滿意,就連他自己也不滿意。但是咧,因為《無人區》被斃的事,這貨一直憋著一口氣,想放棄麼又不甘心,只能集思廣益,儘量完善。
寧皓走後,賀新才沉下心來看手中的劇本。
正如寧皓說的那樣,當他讀完第一遍就被震住了,因為他從未見過有如此風格化的劇本,讀完一遍又迫不及待的讀第二遍,然後第三遍……
整個劇本雖然分成序曲、狗、女兒、往事、勐秀車站和最後的晚餐六個章節,但總體概括應該是兩個故事,或者說是一個故事的兩條線。
第一條線是故事的主線,佔的篇幅比較大,也是整個劇本的故事主題,講一個獨販年輕時候跟老大在一次交易中被警察發現,獨販逃跑時綁架了牙醫幾歲大的女兒,後來將其撫養長大,十年後獨販成了大獨梟,牙醫的女兒也成了他的妻子……
第二條是副線,講一個警察和他妹妹的故事……
兩條線以一個殺手兼二道獨販巧妙的聯絡起來。
不過細細推敲,賀新也不難發現這個劇本里不少情節和敘事技巧都很眼熟,很有《低俗》和《落水狗》的影子。
這個不難理解,目前國內的創作型導演,大概除了王曉帥、樓燁、賈科長這幾位異類,所謂第六代後面出名的幾位導演,包括寧皓、陸串在內,都有各種向好萊塢導演學習和致敬的習慣。
程二也不例外,不過相比寧皓、陸串之流,他顯得更加含蓄。比如賀新之前看過的他的第一部長片《第三個人》中,高媛媛把徐光頭綁起來審問的情節,就跟好萊塢導演大衛.斯雷德的《水果硬糖》中艾倫.佩吉飾演的小蘿莉審問審問變態攝影師的情節很相似。
當然他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而是借鑑這種創作風格,應該說用的非常巧妙。
如今這個《邊境》劇本中的情況也大致差不多,程二借鑑了昆汀作品裡的敘事技巧和部分情節的創作風格,但同時他跟昆汀作品中往往有長篇累牘的對白的創作風格最大的不同,或者說刻意反其道而行之的,就是《邊境》劇本中的對白實在少的可憐。
他大概就秉承這麼一個原則:如無必要,勿增實體。對白能省則省,沒有一句廢話,更多是要透過演員的表演來展現內心戲。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劇本對演員的要求很高。這恰恰就是這個劇本最吸引賀新的地方。
有史以來第一個被加冕柏林影帝的華人演員,這麼大的榮譽,用功成名就來形容都絲毫不誇張。所以賀新更願意挑戰一些高難度且逼格高的角色,眼前這部《邊境》中那個獨販的角色無疑滿足了他對期待中的角色的所有幻想。
而且他發現那個只見過一次面,印象中有些害羞不善言辭的程二其實是一個很聰明的傢伙。他會用截然相反的極簡主義來掩飾自己的拿來主義,他在學習昆汀的同時劃清了兩者的界限。兩者混雜絲毫沒有違和感,相反還以整體簡潔的風格確立了自己獨特的高冷氣質。
如此一來,逼格直接就上去了。型別片、風格化和文藝範兒特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當即他不再猶豫,一個電話就打給了寧皓。
“這個本子一定要拿下來,我想演裡面的獨販!”
寧皓在電話裡笑呵呵道:“我就知道你一定會動心,沒問題!”
……
傍晚,賀新駕駛這奧迪Q7混雜在東三環晚高峰密集的車流中緩緩前行,此時他的腦子裡還在琢磨著差不多研究了一天的《邊境》這個本子。
應該說本子裡獨販這個角色最大的表演難度就是要走心,偏偏這種角色又從無借鑑,只能靠自己揣摩。
這不是一個臉譜化的獨販,甚至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反派,心思縝密、冷靜理智,心狠手辣,又不乏人性的柔情和善良。
而且他發現邊境這個名字取得很有意思,這不光是發生在邊境的故事,更是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邊境,善與惡的邊境,生與死的邊境,情感的邊境等等。
一陣電話鈴聲打斷了他的思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