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公的話很快就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皇帝氣得把手邊的茶盞都給摔了。
“這個老不死的老雜碎!朕這些年就是太給他好臉色了!朕處處敬他三分,沒想到他不但不識相總跟朕的這些兒子們過不去不說,現在竟然還來拆朕的臺!朕一定要砍了他的腦袋!”
旁邊的大太監趕緊跪下:“皇上息怒,切莫氣壞了龍體。”
皇帝雖然氣急敗壞到了極點,跟裡也叫嚷得厲害,可到底也不能真的下令把吳國公的抓了。
那老東西手裡拿著丹書鐵券呢,除非叛國之罪,否則他也輕易不能耐那老東西何。
而且那老東西別看只是個莽夫,可從來都滑不溜手,讓人根本抓不到什麼把柄。
別的那些武將,個個都恨不得把那兵權攥在手裡攥到死為止,這老東西前幾年從邊關上回來就把兵權全數上交給朝廷。
他假意說完全信任他,需要他為大鄴再多操勞幾年,那老東西硬是乾乾脆脆的拒絕,從此就淡出朝堂,再不問政事,只隔三差五進宮來告他那些兒子的狀,暗諷他教子無方,氣到他吐血。
就拿今天這個事情來說,那老東西在那樣的場合裡跳出來,說可以重披戰袍出征平定流寇,表面上的意思是替他分憂解勞,實際上的意思有兩層,一是嘲笑他無能,另一個則是在百姓面前側面坐實那些流寇就是他的人!
不管是哪一層意思,都讓他恨不得親手擰了那老東西的狗頭!
不殺那老東西,那平他心中這口惡氣!
於是皇帝把寧王給召了進來。
寧王這些天輕減了不少,連日來暗地裡想辦法四處查到那些東西的下落,偏偏一無所獲的焦慮感,讓他原本就因為那“回春丹”而變老的容貌更顯憔悴。
皇帝一見他便道:“你去給朕想辦法,找個合適的理由,弄死吳國公那老不死的!”
寧王一個頭兩個大,“父皇,兒臣以為這個節骨眼兒上,不宜再事端。吳國公那老賊雖然令人厭惡,但他不能死在皇家手上,否則會激起民怨。”
吳家累世功勳,在目前的大鄴,威望未必比皇室低。吳國公剛剛才當眾表明了自己願意去平定流寇的事情,後腳就被皇家給處死,這不就擺明皇帝急了嗎?
他父皇真的是老昏了頭,連這種主意都能想出來。
以前他還十分想當皇帝,可現在看著這樣的一個爛攤子,他真的沒多少想法了。
這麼一個千瘡百孔的朝廷交到他手裡,別說供他享樂威風一世了,怕是要不了多久,他就能被人從皇位上揪下來剁了腦袋。
當皇帝固然好,可短命皇帝有什麼好的。
皇帝聽他如此說,憤怒地瞪著眼睛:“朕不管!不管你用什麼辦法,都必須把那老東西正大光明的弄死!否則,朕就要你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