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我晚上回家問問。我媽估計有熟人,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你要做什麼。”
“我準備到糧店租一些倉庫,不一定是柳河城裡的糧店,鄉鎮的也行,不要太遠就好。”
不管楊昌庭用做什麼,總而言之,肯定是要做事,這就是好事。
吃過飯,老媽、五妹留在門店面繼續營業,又留下阿強和東昇,也不擔心這邊會有什麼事。柳河街上也有不少二流子,但今天有阿強等這些退伍軍人露面,也可對這些人起到震懾作用。
帶熊文遠走,到路上,楊昌庭說,“熊大,你的工資和他們三個不一樣,私下裡就不要說了。”
“明白明白。”熊文遠說。楊昌庭也擔心因為工資不一樣,使得三哥人和熊文遠之間的感情變化,也會對自己這個老闆有異心。
對熊文遠的使用那是代理自己的意思,但另外三個人,工作能力還不知,心性也不熟悉,楊昌庭多少要保持一點距離。又一年時間相處,總可以看清楚這些人能不能大用。
在柳河,如今用人用工的價錢其實是比較低的,你在農閒時節,找人做臨時工,一個月七八塊錢,只要包吃,得知訊息的人都會蜂擁爭搶。
開工錢到10元,不吃飯,同樣有人爭搶。所以,給三個人開到30元/月,已經是比較高的工資。
上班的人工資穩固,工作也輕鬆,平時不曬不淋,普通人只能羨慕。
熊文遠也明白這一點,他和戰友跟在楊昌庭身邊,就必須幹出他們的價值,才可能會有好日子過下去。
相對而言,熊文遠因為家裡的因素,他要找地方上班那是遲早的問題,但另外三個人卻不見得。進廠做工人是有可能的,但進廠後,效益如何,可不好說。
跟在楊昌庭身後,很多問題想問,又怕楊昌庭嫌他話多。因為上次楊昌庭已經說過他一回,要他多做事少說話。
兩人走出柳河城,沿著大河沿岸往下流走,熊文遠說,“大哥,還走?”
“前面就到了。”這一帶楊昌庭非常熟悉,但熊文遠卻少有到這邊。
這條路平坦,泊油路,直通柳河機械廠倉庫。
前世,楊昌庭在四年之後到柳河機械廠上班,頭兩年還不錯,工資、獎金、福利都有,但兩年後,就逐漸斷頓慢慢吃不上飯了。
這些經歷,楊昌庭記憶非常深,體會也非常深。機械廠裡不少高階工都是他半個師傅,在一開始進廠的兩年裡,楊昌庭埋頭學技術,鑽研,也破解不少技術難關,得到廠裡的獎金和老技師們的肯定。
柳河機械廠大門是鐵門,廠里加工的,也算是一個門面宣傳。
大門做得並不精細,粗曠而大,也是那年月的思維。
兩人到門口,有門衛盤問,因為這兩人看起來都是年輕人,不可信,反而擔心他們進廠裡偷拿鋼材去賣。
楊昌庭笑眯眯地說,“武爺爺好,我進廠找李泉師傅。”
“你找李泉師傅,有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