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貴,”楊昌庭微笑地說,“煮玉米要柴火、烤玉米要炭火,都要不少成本。是不是?我們從柳河運過來,要運費啊。再說,你看我妹妹臉都烤紅了……”
“我來一個。”有人不太計較,“你們是兄妹倆,還是學生吧。”
“謝謝。”楊昌庭接了票子,找錢,“我們是兄妹,過兩週我讀高三了,我妹妹也準備去讀書的。”
“三哥,我讀不了書的……”這個話題之前楊昌庭沒跟六妹說,兩人自然對不上號。
“沒事,賣了玉米,有錢了你就去和么弟一起讀書,好不好?”
“爸媽……讓不讓……”六妹心裡沒底氣,對於去學校讀書,六妹自然是嚮往的,楊昌庭也有意讓她重新進學校。
周圍的人聽到兄妹倆對話,有更多的人開始買玉米,有買煮的、烤的,也有更多人買生的棒子,拿回家處理,能夠讓家裡人一起吃新鮮。
從早上七點多開始,到十點左右,楊昌庭細數一下,十麻袋的嫩玉米售賣了。帶過來的嫩玉米棒子,一個有三十袋,辣椒五袋、長豆莢兩袋、茄子兩袋。
蔬菜目前還沒動靜,問的人不少,他們想買。但楊昌庭堅持要用蔬菜換舊衣褲,不肯賣錢。
這時候,有兩個帶著袖套的人走過來,擠開人群。對楊昌庭說,“你在做什麼?這裡不準賣東西,要賣東西,到市場那邊去。”
楊昌庭知道會有這麼一出,笑著說,“叔叔、阿姨,我不是做生意的。今天帶點東西來,都是自己家裡產出的。賣點錢,找學費呢。”
“那也不行。到市場那邊去,還得上市場管理費。”兩人中一個說,另一個準備開票據。
人群中有人說,“兩個學生找點學費,你們也不放過嗎。”
梅姐走過來,對兩人說,“怎麼,我家侄子、侄女帶點東西來,也不行?我每個月都按時交稅了,你們走吧走吧。”就這樣將那兩人半推著送走。
梅姐是第一個拿了舊衣褲來的,問楊昌庭,“小楊,蔬菜怎麼換?”
“我也不知啊,阿姨,你看著辦就好。”楊昌庭心裡有自己的想法,但卻不肯主動說出來,擔心圍觀的人會反感。
這時候的人,對舊衣褲有珍惜感,卻又覺得這些舊衣褲沒多少價值。送人是很正常的,對於說當成垃圾丟掉,基本上都不捨。
八二年時,穿衣吃飯對絕對多數人而言,還是壓力非常大的,誰捨得將這些舊衣褲丟棄?
很多人家,家裡存放了大量的舊衣褲,特別是一些家境稍微好一些的。而這一片區是學院生活區,人們生活質量本身就高出不少。一些家庭的小孩子長大了,留下的舊衣褲一套一套的,也沒丟掉。
梅姐看著這個年輕人,見他沒有迴避的意思,眼神澄澈,神態沉穩。便在辣椒、長豆莢和茄子裡,各拿一些,舊衣物有不少,放進一個空著的麻袋內。
“阿姨,謝謝啊。你的衣服,我媽媽、我五妹肯定都能夠穿。”楊昌庭也是故意說給圍觀的人聽,這是一個口頭廣告。
圍觀的人中,也有早先帶來舊衣褲的。有關人問,“小孩子的舊衣褲,不破爛,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