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房子是新修建的,但並沒有完工。屋頂做了預製板和防水防熱,楊昌庭哪怕沒到樓頂看,也能夠判斷。
對目前的修建情況,楊昌庭是瞭解的。工序雖說落後,但對質量上還是有保障的,可以說,如今的建築都是良心建築,質量過得硬。
到九零年後,那真不好說了。
走到房子前,外面的架子還沒完全拆掉,落不少灰,估計有兩三個月閒置在這裡。按照後來的說法,這樓屬於爛尾樓。
五妹跟著,走到樓外看了看,說,“三哥,這房子還沒修好呢。”
“先看看。”楊昌庭也不將心裡話說出來。
這時候,這房子還不見價值,但過兩三年,車站這一塊就熱鬧起來,而且,會有一條環城大道從門前經過,十年後,這裡就是柳河的市中心了。市裡主要經濟區域,也轉移到這一片來。
這些話,當然不能說,再者,從後世的眼光看,柳河的發展,汽車站顯然要搬離這裡,空出來的土地,修建成大商場,價值非常高。
周圍沒有人住,又沒留下聯絡方式之類的,想找房子主人都不知從何找起。圍著房子轉一圈,見房子後面還有一塊空地,大約在兩百平米樣子。
如果能夠一起拿下,過幾年將房子重新建起,這裡的價值會大為提升。
沒辦法找人,楊昌庭回到汽車站出車口,那裡有值班的人。走到值班室外,見有兩個人,都是中年以上的。說,“伯伯好,想問你們一個事情。”
“什麼事?班車時刻表裡面有,可自己去查。”以為楊昌庭是旅客,好在有禮貌,還是回答了。
“伯伯一看就是個熱心人,”楊昌庭笑著說,“我想問問,車站隔壁的那個房子,是誰家的。能不能找到主人?”
“那個房子?你還真問對人了,幾個月沒人過來了。想找他們家,得到蔬菜隊去找,那塊地是蔬菜隊的。”
聽這樣解釋,楊昌庭也找到了軌跡,知道柳河周邊有大量的土地都是農村性質的土地,屬於蔬菜隊。
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平村都可算為蔬菜隊,但僅是一個大隊的人,蔬菜隊是其中幾個小生產隊。叔叔家就是名副其實的蔬菜隊成員,如今自家租住的地方。
除了這個地方,顯然還不能立即使用,折身往街道轉,走了幾條小街,總算找到一家適合的位子。這裡是兩條街交匯口,一家臨兩街。
門口這裡有一個賣油炸餅的小攤位,看起來也沒有很好經營的樣子。窗開得小,實際上,只要將木板質地的屋壁破開,就是很好的門店面。
進門問,見屋裡有一箇中年人在家閒坐,說,“伯伯,這是你家嗎?”
“是我家。有什麼事?”
“我是三中的學生,家裡是長平村的。”楊昌庭說,“我妹妹想在柳河租房子,開一個門店。賣衣服的,不知你這裡能不能租給我?”
“租房子做門店面?不行,肯定不行。”
“伯伯,為什麼啊。租房子,肯定會給您租金的,我們可一年一次交請房租啊。”
“你要住,可以考慮租。開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