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三章 丘與墟

“這青色的圓球佁然不動啊!”

大川在這幅壁畫前佇立良久,聽到穀雨自語,便說道:

“是啊,如果這是日月執行圖,那麼青色的圓球也就是月亮,不應該一直不動才對。”

凌先生沒有說話,而是隻看了一眼,便直奔最後一幅壁畫,也就是第五幅壁畫走去。

火光照耀下,這第五幅壁畫裡,紅色的圓球挪到了最左方,與青色圓球和古城連線呈等腰三角形。

如此結合第一幅壁畫,正好是紅色的圓球圍繞著古城旋轉一週。

凌先生看著這最後一幅壁畫,突然說了幾句似乎於此毫無相關的話:

“你們知道嗎?最早的關於月亮的文字記載是蘇美爾人發明的太陰曆,蘇美爾人記載月亮是突然出現的,並且是罪神的象徵。

最早的關於月亮的傳說是華夏的嫦娥奔月,那是在後羿射殺九個太陽以後的事情。

非洲的布曼族傳說裡,曾經遠古的天空本沒有月亮,是在某一天突然出現。

在阿爾卡狄亞人的傳說之中,月亮是在史前大洪水後突然出現。

古希臘最早出現月亮字眼,是在公元前五百年,古希臘的數學家.天文學家阿納克薩格拉斯提到,他根據當時還存在的資料提出,在人類早期的天空之中沒有月亮,並且很肯定的提出月亮不會發光,而是反射太陽的光,所以月亮不是神,並因此入獄。

這位科學家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太陽和月亮不是神的人,也是第一個提出化學同質元素概念的科學家,他的話可信度還是很大的。

結合世界各地民族對月亮的傳說和記載,似乎證明一件事,那就是月亮是在史前大洪水後,突然出現。”

大川迷糊,問道:

“凌先生,你的意思是?”

穀雨再旁,接話道:

“他的意思是,這幾幅壁畫上記載的,就是日月執行圖,只不過在這座城存在的年代裡,月亮是定位懸浮於這座古城之上的。

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釋為什麼世界各地民族的人,對月亮的記憶都是突然出現,因為在某個時間之前,最可能是大洪水之前,月亮定點懸浮在這裡,地球它處的人是觀測不到的。”

大慶看著穀雨,辯駁道:

“可是凌先生也說了,在華夏的傳說和記載裡,月亮也是很晚才有的啊,可是按你說的,月亮這不就在咱們頭頂上嗎?”

說著,這黑瘦小子盯著凌先生看,期待答案,後者頷首道:

“這個我也無法解釋,不過有一種可能,會有些顛覆。”

“您說!”

凌先生對自己無法肯定的事情,還是事先說明的,他繼續道:

“你們大部分都看過山海經,當知道崑崙的稱呼在山海經的時間線上,稱呼是改變的。在三皇時期,崑崙被稱呼為崑崙丘,丘者穹頂的山,也就是圓形頂,後來引申為圓頂的墳墓。

但是到了大禹治水時期,崑崙的稱呼變成了崑崙墟,墟者,廢地也,多指大坑裂谷,之所以有這樣的稱呼改變,是因為大禹時期,正是大洪水後期,而傳說裡引發大洪水的原因正是共工撞倒了崑崙丘。故此崑崙由丘變墟。

你們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月亮,就是古崑崙?天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