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大螢幕!”
隨著趙會長話落,大螢幕上出現一張圖片。同樣是一張手術時實拍的圖片。切開的胸腔可以看到裡面泛黑的肺葉,還有一根肺血管的特寫圖片。
只見那根血管要比正常血管肥大一圈,管壁極厚。
看到這裡,李權的腦子裡面浮現出學過的臨床知識。
他立刻有了兩點判斷。
這個病人肯定是個菸民。
第二,病人的動脈血管肥大,管壁過厚,導致血管內部空間變小。這可是一條肺部大動脈,屬於近心端大動脈。它的內部空間嚴重變窄,將會導致血壓大幅攀升。
病人很可能有著高血壓。
只是這麼簡單的病例,趙會長肯定不會拿出來當題目。
李權的目光凝成一條線,仔細觀察著圖片的每一處細微點,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
到底還有什麼隱藏在暗處的病症呢?
由於這類手術李權從沒做過,可說是零經驗,短時間內想要找出隱藏的病症,極難。
要是能讓他把把脈就好了。
“我來回答!”
遠洋醫院的龐青又是秒答。這傢伙的答題速度讓人沮喪。
沒辦法,人家遠洋醫院的內科乃是全國聞名,有著北柯教授與許天高教授兩塊金字招牌,那些高難度的病人全都往遠洋醫院跑。
輪著惠爾醫院也就只有喝冷湯的份。
高難度的病例多,代表著診治風險大增。但是給醫院帶來的好處,也是難以估量。
首先,高難度病例的治療費用十分可觀。
哪怕是公立醫院,也是要賺錢的。現在是市場經濟,不賺錢,醫生護士天天啃饅頭,肯定會跑光光。醫院的裝置更新,硬體維護,哪一樣不花錢?
遠洋醫院的高難度病例多,賺得也多。
裝個心臟支架幾萬塊那是小意思,治個尿毒症、腫瘤患者幾十上百萬,一點也不用驚訝。
醫院能夠賺到錢,就能留住更多的高階人才。
另外,醫生實踐的機會也多。
不管哪個技術行業,都需要不斷實踐,積累經驗。這樣才能越來越強。
龐青是遠洋醫院北柯教授的‘親傳弟子’,實踐的機會絕對超乎想像。
說不定一些中小型醫院,一年才能接個三五例高難度病例。他一天就能做三五臺那種級別的手術。
別人怎麼跟他比?
“我也知道答案了。”王孫貴慢了半拍。
而且聽上去,底氣並不是那麼足。
遠沒有龐青顯露出來的那份強大自信。
“哦,惠爾醫院也有醫生知道答案了,挺不錯!”趙會長笑著讚了一句,隨即話鋒一轉。“不過遠洋醫院的龐青比你先舉手,所以理應由他先作答。”
誰先舉手就由誰先回答,這很公平。
王孫貴露出懊惱表情,早知道就應該更早一點舉手。
“會長,我有一個請求。”龐青並沒有急著作答。
大家很好奇,龐青到底有什麼請求?
“請講!”
趙會長對龐青很客氣。
地位都是靠實力打拼出來的。龐青回答前一個問題時,充分展示了他的實力,所以贏得了趙會長的尊重。
“我想給惠爾醫院一個機會,我與他各自把答案寫下來,然後逐一公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