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性歸經總議,可推證、察辯藥物作用的歸屬經脈的位置。需要好感度20,可兌。】
【法象藥理辯證術,法自然之象,推衍藥性原理,主要採用比類取象,可辯證諸藥諸方。需要好感度100,可兌。】
沈括的神醫技能一共只有兩門。
可能與他博學有關。
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終究有限,他總共才活了六十多歲,鑽研的知識多達十幾類,同時還是一位政治家,要幫助王安石搞變法,要操心自己的仕途,最終能夠花費在醫學方面的時間真心不會很多。
搞科學的人有兩個特點,嚴謹、推理。
從沈括的兩門神醫技也能看出來。
至於李權學過的望、聞、切,三門診斷醫術,想必沈括也是會的。
李權推斷,可能學過以後,就不會再顯示。
“想要學習藥理辯證,需要100點好感度,太貴了。”
好東西都貴。
目前,他總共才賺了5點好感度,把整本醫書讀完,可以再得5點。
如果再努力努力,把剩下的兩本也讀完,一共正好可以賺到20點好感度。
也就只夠兌換藥性歸經總議這門醫術。
不可否認,這門醫術同樣非常好,對任何一名中醫的治療工作,都能帶來巨大的便利。可以大幅提升醫治效果。
有很多隻懂皮毛的中醫,認為藥性歸經沒什麼可學習,不就是指藥的效果歸入腑臟、經脈嗎?
是個人都知道。
只能說,這種人太膚淺了。
真正的歸經醫術,指的是能夠精準定位藥效將會到達的經脈與位置。
能夠預判病人服藥後將會出現哪些症狀,藥劑大約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
這種本事,已經不是普通中醫能有的水平。
李權如果能夠把它學會,以後不管給病人外用藥物或者口服藥物,都能達到一個新的治療水平。
比如,枇杷大家都不陌生。
這是一個四五月份的水果,味道酸甜,十分美味。
它其實是一味療效顯著的中藥材。
治療咳嗽是它的功用之一。
那麼枇杷吃下去以後,它首先順著食道滑入胃部。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當它被身體吸收後,它的藥性是歸入肺經的。
而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被胃消化掉,然後融入整個身體的血液、細胞,成為滋養每一個組織的營養成份。
每一味藥,都有它獨特的藥性,吸收它的部位也是各不相同。
就好比狗是生活在陸地上,魚是生活在水裡,鳥在空中飛行。藥性也是像它們一樣,它有自己固定的經絡歸屬。
儘管都是從嘴裡吃下肚,但是它們的歸屬卻各不相同。
沈括的兩門神醫技,李權都想要。
一個可以提升他的用藥水平與治療水平,另一個可以幫他辯證諸藥諸方,以後甚至能夠自己開藥方,建立藥方。更可以幫他一舉補齊藥理知識的短板,成功透過中醫執業醫師證的考核。
“再加把勁,爭取早日賺到120點好感度。”
李權看完了沈括的兩門神醫技後,就像打了雞血一樣,充滿了動力。
他繼續閱讀沈括的醫書。
……
一直閒魚到下午下班,總共就來了兩位治療骨病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