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一醫院的院長叫吳兆興,接過李權開的藥方審視。
“嘖嘖,有點意思。活血化瘀,補氣養血,溫經散寒,疏肝理氣之類的中藥方,我倒是見過不少,這種能讓人基礎體溫升高的藥物,而且還是純中藥處方,我還是第一次見。”
吳兆興院長不由嘖嘖稱奇。
別說是他,就算其他人對這種能夠升高病人基礎體溫的藥,也感到極為好奇。
“這張藥方裡面的藥材沒什麼問題,至少不會造成不可控的大風險。只是這藥方是否能夠提升病人的體溫還有待驗證。”
吳兆興院長的目光盯住李權。
“確定只提升兩度基礎體溫嗎?目前三位病人的基礎體溫分別是36.5度,36.7度,36.6度。只升兩度,算是安全的。”
醫生們根據人的體溫劃定了三個級別。
37.4到38.3度之間稱之為低燒,38.4到39.3度時間稱之為中燒,39.4以上才能稱之為高燒。
理論上來說,發燒對人體有好處,說明身體的免疫應答被啟用,正在加班加點的消滅侵入體內的病菌。
但是發燒的溫度,超過39.4度,也意味著會出現危險。
達到40度以上時,人體會出現中毒昏迷或者多種症狀。
這時候不及時搶救,很容易死亡。
“吳院長,只要按照劑量服藥,我就敢保證病人的基礎體溫只會升高兩度左右,持續時間約為24小時。如果想要繼續保持,就需要再次服藥。另外,這個藥方在短時間內最多隻能連續服用三天。升高兩度體溫,也意味著會額外消耗大量體內能量。”
李權的表情嚴肅。
這個發燒藥,他還是第一次給病人開。
它是華佗的外科醫術裡面的一個藥方。
估計也是因為以前沒有抗生素,給病人做手術後,容易造成傷口感染。這個時候,病人的身體防禦出現巨大漏洞。
就必須想辦法增強病人的身體抵抗力。
透過服用藥劑,短時間消耗病人的身體能量,提升高人的基礎體溫。在那個醫療科技落後的年代,這是最理想的一種辦法。
與一些外敷在傷口上的金創藥、跌打損傷藥相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傷口感染化膿。
甚至侵害病人內臟等。
從這一點上,也能看出古人的智慧非常高明。
即便到了今天,人們做完稍微大一點的手術後,醫生也會給病人掛三天的點滴。說白了,就是使用三天消炎藥,防止傷口感染。
這個發燒藥不能多用,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它相當於虎狼之藥,並不能憑空提升病人的基礎體溫,而是要以消耗病人體內儲存的能量為代價。
你要是每天讓病人燒下去,體內的能量耗空後,就會對病人的身體造成難以逆轉的透支傷害。
到時候,病人的身體都被耗空了,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李權有言在先,病人只能連用三劑發燒藥,每天服用一劑。
不能多服。
“先照方抓藥,給病人服用吧!我們這邊也要抓緊時間想辦法,研究出對付這種未知真菌的辦法。李院長這個發燒藥真能有效的話,或許可以為咱們爭取寶貴的三天時間。”
發話的還是吳兆興院長。
至於洋局長,坐在那裡並沒有說話。
……
兩個小時後,那位病情最嚴重的病人已經服用了李權開的發燒藥。
大家並沒有散去,而是在會議室內繼續研究治療方案。
實驗室那邊的實驗資料,不斷反饋過來。
對這種未知真菌的瞭解也在不斷增加。
“洋局長、吳院長,病房那邊傳來最新訊息。病人服用了李院長開的發燒藥以後,基礎體溫在一個小時內升高了2.1度,目前病人的體溫38.8度,而且已經穩定有一段時間了。另外還有一個好訊息,就在剛才,那位服用發燒藥的病人,本是病情最嚴重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