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量的把握,也沒有過往經驗可供參考。
最好的辦法就是透過血常規、直接從病人身上取樣等方式,經過檢測血液中的喪屍病毒含量後,再進行綜合估算。
不需要百分百準確,只要有一個大概數就行。
“李組長,病人的心率降下來了!”
負責監視病人生命體徵的醫生彙報道。
“呼吸也有了!”
剛才,病人的呼吸一度停止,那也是最危險的時刻。
喪屍病毒感染者,初期,對氧氣的需求與正常人相當。隨著感染時間的增加,他們的身體會逐步發生變異,對氧氣的需求量也會逐步下降。
“太好了!繼續觀察!”
李權作為總指揮,臉上寫滿了興奮。
不是他不夠沉熟穩重,而是取得這麼大的突破,並且在病人身上試驗成功,換作任何人都會激動無比。
……
因為考慮到病人給藥後,觀察期至少長達兩三天,甚至更久。
李權特意做了排班。
保證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人在崗。
主要就是嚴密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徵、神經變化、內臟變化、骨骼變化、喪屍病毒狀況等等。
很多東西都是第一次摸著石頭過河,需要採集第一手的資料。
病人用藥後,隨著體內的喪屍病毒的滅亡,肯定會發生一系列變化。
哪些是好的變化?
哪些是不好的,都需要詳細記錄。
這可以為以後的臨床用藥提供依據。
現在已經知道的是,喪屍病毒感染的時間超過三個月,病人的骨骼就會得到強化。體表的潰爛流膿情況也會減輕。
這些都是喪屍病毒帶來的好的變化。
那麼把喪屍病毒消滅以後,它帶來的好變化,是不是又會變回去?
這個誰也說不準。
另外,喪屍病毒對病人的神經、大腦都會造成嚴重傷害。
目前從已知的資料來看,病人的神經、大腦受到傷害後,並不會像骨頭關節那樣,慢慢修復。
神經系統的創傷,很可能終身無法修復。
時間一連過去了三天。
李權每天都會呆在實驗室超過十二個小時。除了擔憑總指揮的角色,他仍然在親歷親為,堅持做著新的治療研究。
比如現在研究出了可以削弱喪屍病毒防禦力的藥方,能否再研究出削弱喪屍病毒其它能力的藥方呢?
阻止喪屍病毒自我複製,或者減緩它的複製速度。
又或者降低喪屍病毒的攻擊力,甚至封印它們,讓它們變成無害的。與病人共存,像很多細菌一樣,終身在病人體記憶體在,但是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
這幾種研究都是新的研究方向。
如果成功,甚至不需要藉助以毒攻毒的辦法了。
直接用藥就能治癒喪屍病毒感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