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潛走後,林晏晏讓柳先生去大舅那看看大舅來京城了沒,京中的生意年底要結算,京中的關係年底要走動,這些事都是大舅在做,不過以往大舅都要過了臘八再來。
柳先生去了又回,說他去的時候,總管事正出門去碼頭接大老爺。
林晏晏心喜,趕忙去見大舅。
沈懷山剛到家,連水都沒來得及喝一口就被林晏晏拉著請教兩湖米糧的事。
“大舅,米糧生意我沒做過,不是很懂,但陛下是決意要打擊一下那邊的貪官和不良大戶,關鍵是能多救下一些百姓,您看,這事兒可不可行,可行的話要怎麼做?”
沈懷山嘆了口氣:“這事,難。難在哪兒?兩湖官員上下沆瀣一氣是早有耳聞的,而且朝中大員有多位出自兩湖,在當地是名門望族,據我所知,趙王和靖王也有觸手伸到那邊。每年一到年關,那邊的糧價就漲的離譜,年一過,這些人就能收穫大片田地,年年如法炮製,大肆圈地,哎……那邊是鐵板一塊啊,不太好插手。”
林晏晏是真不知道情況複雜如此,難怪皇上要頭疼,自己的兒子也牽涉其中。
“真的沒有辦法嗎?”
下人送來熱茶,沈懷山喝了兩口,緩了緩道:“往年也不是沒有人運糧過去販賣,是能賺上一筆,小打小鬧而已,不觸犯當地官員大戶的利益,人家也不會為難你,但你若是去跟他們對著幹,怕是有命去,沒命回。”
沈懷山頓了頓,又道:“這件事還得看陛下的決心有多大,派過去的人能不能頂住地方上的壓力和來自朝中的壓力。如果這兩方面都沒問題,咱們沈家是可以做的,聯絡江南的大戶籌個幾十萬石糧食不是什麼難事,做得好,名利雙收,要是上面不給力,那沈家就會成為炮灰。”
“大舅,那我再瞭解下陛下那邊會有什麼舉措,沒把握的事兒,咱不做。”林晏晏道。
她不能讓外祖家去當炮灰,要做的話就必須成功。
沈懷山道:“行,你儘快瞭解下。”
晚上,蕭潛過來,說:“父皇已經召見過陳國公和榮國公,這事定下來了,楊瑾年負責這次賑災,運送二十萬石米糧即日出發,成國公答應全力配合,讓周大同去歷練一番,所以,接下來最好是叫上你大舅碰個頭,商議一下具體如何行事,商戰這方面大舅是行家。”
“這件事皇上是下了很大決心要做成的,讓咱們放手去做。”
“他們的安全如何保障?”這是林晏晏最擔心的問題。
“這個你放心,成國公府和榮國公府都是底蘊深厚,自有確保楊瑾年和周大同安全的能力,而且,皇上會給駐紮在西邊的裴將軍下一道密旨,屆時讓裴將軍配合楊瑾年行事。晏晏,如果兩湖案能在年前收尾,那就是兩件事並一件事給辦了。”
林晏晏這才安心。
送走蕭潛,林晏晏叫來景元,把她的打算說了說。
林景元興奮不已,這可是他第一次領差事,而且是救兩湖百姓與水火的要緊差事,頓時摩拳擦掌,大有要大幹一場的勁頭。
林晏晏跟他剖析其中的厲害,告誡他不可莽撞,一切聽從大舅的吩咐行事。若是辦好了,以後再給他爭取機會,若是辦不好,可能小命都要交代在那。
林景元這才嚴肅起來,再三保證會聽話,會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