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失敗的嘗試
佛法有三千,均為菩提心。
眾生皆如願,難成大道行。
……
嶽凡捧著染滿灰塵的《十方大藏佛手印》,靜靜翻閱著陳舊的書頁,心中不由感慨萬分,。
其實《十方大藏佛手印》這本書並非什麼奇功秘籍,而是一本不完全的佛門的經典,只因為經書中記載了一些對佛門手印在招式上的運用,可靜心養神,除去雜念,所以少林寺的前輩把此書歸於武學一類,希望有人能把這些手印用作禪定,以達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只不過,此書中的手印招式遠不如其他武功絕學,是以很少有人願意去看去學。想來也是必然,來到藏經閣的人,又有誰願意看那些與武學無關的經書,久而久之,這本《十方大藏佛手印》便被人擱置於此,封面上自是沾染了一層厚厚的塵埃。
佛手印又稱為印契,意指佛門中修法時,行者雙手與手指所結的各種姿勢。在佛門之中,各種手印象徵其特殊的願力與因果,因此佛徒們在結成手印之時,身體會產生特殊的意念力量,通常人們稱之為精神之力。
看完《十方大藏佛手印》此書,嶽凡可以肯定,這種佛印的手法,正是運用精神力的一種手法。嶽凡忽然想起了它的另一個名字,,“異術”。
這種佛手印雖然不能像“異術”一樣攻擊,但它卻能穩定自己的心神。若非嶽凡對“異術”有一定的瞭解,恐怕他也會將此書放下不聞。
“大千世界萬物相連,看來所有的一切都在天地的變化之中。”感慨過後,嶽凡強壓下內心的那一絲激動,閉合著雙眼,腦海中再次浮現出塵香大師姐手上變幻的一幕;在大帥府中與人爭鬥時,對方的手式變化;還有邊定草原韃靼部落裡,一名神秘人救下皇太極時的情形……這一切的一切似乎有著什麼關聯。
現在回想起來,嶽凡恍然大悟。這些人用得都是同一種攻擊方式,也就是說,他們同為隱士之流,而隱士的攻擊方式也應該以手訣的變換為主。只是,其中收手訣攻擊、防禦的關鍵是什麼,嶽凡就不得而知了。
知己知彼,方乃至勝之機。念及此處,嶽凡心頭漸漸明朗,靜靜回憶自己與三人鬥時的情形,還有對方手決的變化……
雙手如影,圓若天成。
詭異變化,不見虛實。
……
“滴答,,滴答,,”一滴滴汗水濺落在手心。
每當嶽凡回想起手決的變化,然後想要去模仿,卻始終不得要領。明明腦海之中閃現而過,可根本就看不清其中的奧妙。嘗試過許多次,仍是一無所得。此時,他才明白,對方的手訣之快,而且渾然一體,遠遠超過了自己肉眼所能記憶的程度。難道,這就是實力的差距。
“呼~~”嶽凡驀地睜開雙眼,眉頭緊鎖,神色頗為疲憊,顯然是精神有些不支所至。僅是回憶手決的變化就如此吃力,若是想把這些手決記住並學會,那又需要花多少工夫。
不覺間,嶽凡再次拿起《十方大藏佛手印》翻閱,認真記清其中每一個手印的變化,希望能從這本書上找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或者是啟發。
《十方大藏佛手印》中前半部分記載的是十位大佛的歇語與故事,而後半部分則記載有十式手印,每一式手印都有相應的佛語為託,以便精神力與手印更高的契合。
……
一陣過後,嶽凡靜下心神,按照書中的描述,把手印一一施展。
身如佛化坐如蓮“蓮華合掌印”……天地穹碧盡“尊勝空印”……不空不為“法螺印”……金剛力定“羯磨印”……**藏虛彌“如意寶印”……生生俱滅“光聚佛頂印”……無畏鬥心“勝佛頂手印”……不見因果“轉**印”……智斬心中戒“大慧刀印”……無邊無我“法界定印”……
佛門心語深晦難懂,就連一些得道高僧也不能盡參其中奧妙,更何況嶽凡這個半路出家之人,好看的:。只見他試了一遍又一遍,不但手中生澀難控且毫無半點反應,反而令他頭昏眼花,氣血異常不順。
“不行,不行還是不行。”嶽凡低著頭,不停的責問自己:“什麼不行。為什麼還是不行。難道是我太自以為是猜想錯了。還是我不夠努力。”
“不。再式一次……”
還是不行。再來……
再試……
嶽凡為人冷靜決絕,從來不言放棄,然而,在一次次失敗的擊下,竟讓他走入了偏執的死角。他原本可以就此把書放下,去尋找其它的奇功秘籍作為參考,可他卻固執的選擇了一條陌生的道路。而且越陷越深,到現在已不能自拔。
“轟,,”
精神力過度的消耗,終於使嶽凡不支的倒在地板上,第一次嘗試就這樣以失敗告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