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洛的暗示非常直接簡單。
李雄的故事雖然邏輯通暢,劇情飽滿,但終歸只是故事。
滕正或許的確性情憨直,並非惡人,但他終歸是故事中的人。
無論看上去多麼真實的畫面,如果只憑一時的見聞就信以為真,那就和鬥場中被幻術矇騙沒有區別了。
已經吃過幾次虧了,但凡有一點記性,也不該重蹈覆轍。
對此,周銳雖然一時有些難以消化,卻很自然地接受了王洛的結論——在鬥場內的接連慘敗,的確是讓他學到了東西。
客觀來說,李雄的故事的確是完美無瑕,不單完整地解釋了周銳等人遭遇的不公,展示出了滕家父子值得同情的一面,期間還完美回應了所有的疑問,堪稱天衣無縫。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
王洛帶人過來,不是來聽故事的,或者說不是來聽滕家父子的故事的。故事講得再好最多鼓鼓掌,卻不能改變初心。
而初心是什麼?至少對於周銳等人來說,那就是報仇雪恨,然後揚名立萬。
無論李雄找了多少理由編了多完美的故事,以周銳等人的視角來看,那就是本應從此一步登天的平原劍魁慘遭打壓,反而手下敗將——都不如的兵樓樓主之子笑到最後。
至於說周銳在被人索要離央劍時的反應過度,難道被人無端索要象徵劍魁榮譽的獎勵,反而還要以禮相待嗎?作為軍人,周銳能壓抑血性,只是當場舉報,而沒有訴諸暴力,已經是他涵養過人了,還能苛責他什麼?
或者說用這種事苛責周銳處事不成熟的“大人們”,反而顯得過於油膩。
李雄的故事很完美但正因為過於完美,每一個環節都讓人無話可說,無從反駁,反而讓王洛失去了計較這個故事的興趣。
你講你的,我不聽了。
有什麼事,等明天實戰演練時,周銳等人攜復仇之勢大獲全勝之後再說。
哪怕最後證明李雄的故事都是真的,滕家父子真的可憐,周銳等人真的過於咄咄逼人……那到時候再補個道歉就好。
寧可成為向人道歉的人,不要成為被人道歉的人。
——
簡單的接風宴後,王洛一行人就在這湖畔小樓內簡單安歇,一夜無話。
到第二天一早,又是李雄親自前來,邀請眾人前往已經備好的演武場。
武場同樣設在湖畔,距離小樓不遠,雖然是臨時修建,但場地規格卻一絲不苟,無論是平整而靈動的場地基石,還是覆蓋四周的防護陣法,都令人挑不出半點瑕疵,充分展現了密衛營的工程實力。
而這等高規格的場地,也彷彿在隱隱預示著,這場臨時約定,卻早有醞釀的實戰演習,烈度將非比尋常。
對此,兩方也早有準備。
周銳等人,接受過王洛的暗示之後,就完全將李雄的故事拋諸腦後了,一整夜的時間都在消化酒宴的飲食,為來日備戰。
另一邊,密衛營的表現卻顯得有些耐人尋味,作為出戰代表的滕正,趕來演武場時,眼圈泛紅,面現疲色,彷彿一整夜都沒有休息好。聯想到昨日酒宴上發生的事,顯然父親的絕症,對他形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然而在疲憊和重壓之下,滕正的體內卻掩藏著火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