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定音樂素養和文學素養的聽眾,就可以很清楚的聽出來,第二期《華夏風》的質量,要明顯比第一期提升不少。
“我也發現了!”鄧歡歡點點頭,表示贊同,說道:“特別是汪嘉城,他這期的新歌,好好聽啊!我非常喜歡。雖然還是比不上《發如雪》那麼令人驚豔,但絕對是一首可以很多年後都還會被人津津樂道的華夏風歌曲!”
“嗯。”鄧陽茂點評道:“歌詞比上期有一定的進步,雖然不是特別大,但整首歌詞也能算得上優秀了。不過,我感覺他最重要的變化,還是在作曲、樂器的搭配上。明顯在以華夏傳統古典樂器為基礎的同時,加入了不少流行音樂的元素,讓整首歌的旋律抓耳很多,好聽很多。”
鄧歡歡掩嘴偷笑道:“看來汪嘉城沒說謊。他上週聽了林夕的《發如雪》後,受到的感觸良多,對於新歌的創作有了很多的靈感和思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原來華夏風還可以這麼創作?”
鄧陽茂笑了笑:“不止是他,前面的幾位歌手,其實也大多是如此。這期的歌曲,在編曲、旋律、抓耳程度上,明顯都有提升。十有八九,都是受到了上期《發如雪》的啟發。”
鄧歡歡胳膊放在電腦桌前,雙手托腮,看著節目鏡頭轉移到還在休息室的林夕,帶著崇拜的語氣問道:“林夕這算不算是一己之力,改變了華夏風音樂的格局?”
上週之後,不止鄧陽茂對林夕推崇備至,甚至在語文課上給學生放《發如雪》聽。
鄧歡歡也已經成為了林夕的鐵桿歌迷。
“恐怕以後歌手在創作華夏風音樂的時候,都會以《發如雪》為例子了。”鄧陽茂猜測,隨即又好奇地說:“只是不知道……作為新型別華夏風的開創者,林夕這期會帶來什麼樣的新歌?”
“我有點擔心,林夕在創造出了一條康莊大道後,因為一些流言蜚語,受到影響,要回到原來的老路去走?”鄧歡歡有些擔心。
鄧陽茂笑了笑,很自信地說道:“不會的。能夠創作出《發如雪》這種級別的歌曲,林夕在華夏古典文化上的造詣之深,是九成九的人都達不到的。以林夕的文學水平和音樂水平,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正確的。怎麼可能會因為極其個別的人博眼球說一些胡話,就改變自己的風格?”
“你等著看吧,林夕的新歌,肯定還是類似於《發如雪》,風格肯定還是延續他這種‘新式華夏風’,不會有多大改變。”
“問題只在於,他這周創作新歌的狀態時,有沒有創作《發如雪》時那麼好。”
“畢竟要寫出一首能夠流傳多年的封神歌曲,是很吃狀態的。沒有哪一位詩人,也沒有哪一位音樂人,能夠保證自己寫出的作品,每一首都是巔峰。古往今來,都沒人能做到!”
鄧歡歡聽到自己老父親這麼篤定,心裡也基本認可了。
看來今晚還能聽到一首類似於《發如雪》半‘偉大’的作品。
在父女兩人的交談中。
第六位歌手何飛鴻上場。
被譽為古裝第一美人的何飛鴻,這次發揮也不錯。
除了她依然飄然出塵的古裝扮相之外,新歌也明顯帶了一點‘林夕’的痕跡,與上週有所改變。
可能改變沒有汪嘉城那麼大、那麼明顯,但整體而言還是提升了,讓很多觀眾發出了感嘆。
等到何飛鴻下場之後。
在更大的驚呼和期待中,林夕作為最後一位歌手,終於登上了舞臺。
此刻星沙電視臺的觀眾人數,也在這一刻迎來了巔峰。
“東風破?”
在一陣悠揚的琴聲中,電視上浮現出三個字的歌名,滿懷期待的鄧陽茂眼神微微一愣,下意識地道:“琵琶曲?”
鄧歡歡這一點就真的不懂了,問道:“老爸,東風破是什麼意思?我怎麼感覺有點像是古代的詞牌名?但我似乎也不記得有哪一首著名詩詞的詞牌名,叫做‘東風破’?”
作為詩詞大會決賽選手的她,幾乎稍微有點名氣的詩詞,她都能背誦。
但她背過很多詞牌名,比如卜運算元、浣溪沙、憶江南、如夢令、長相思、一剪梅、青玉案、江城子、漁家傲、蘇幕遮、醜奴兒、虞美人、西江月……
她知道的詞牌名,至少有數十種。
可從來沒聽說過‘東風破’。
但是這三個字的含義和解構,下意識的又讓她想到了詞牌名。
直覺告訴她,這三個字大機率是詞牌名。
果然,鄧陽茂點頭說道:“這的確是兩宋時期的一個小眾‘詞牌名’,但幾乎沒有詩詞流傳下來。因為這個詞牌名,據傳本是一個琵琶曲……林夕怎麼會想到以這個微歌名的?難道說,他真要改變風格,寫一首真正古典型別的歌詞?”
剛才他還在信誓旦旦地說,以林夕的文學造詣,心中有數得很,不會被幾個磚家的意見而左右。
結果沒多久,林夕就苗頭不對了。
要是林夕真的放棄了自己開創的大道,轉而寫古曲,那可真的就很不明智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