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論質量,不得不承認陳奕迅的這首當屬第一。
當然。
陳奕迅有不少歌曲,都是國語、粵語兩個版本。
兩個版本的歌曲,雖然旋律調子一樣,但是歌詞卻是完全不同的。
甚至可以說是表達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好久不見》,也是這樣。
這首歌發表於06年,時隔一年後,又發表了同樣旋律的一首,名叫《不如不見》。
兩首歌雖然內容都是講述的‘久別重逢’,但一首抒發思念至極的心情,盼望著再見一面;另外一首是十年後相見,卻發現物是人非,不如不見。
前者是悲傷且希望,後者是悲到骨子裡的絕望。
在林夕前世,很多人做過比較,覺得《不如不見》比《好久不見》更好。
因為他們覺得這首歌詞更讓人感動,更加寫實。
覺得只有年輕人還沒有真正懂得生活,腦袋裡只有愛情才會喜歡《好久不見》。
如果是一個年過而立之年,經歷過生活的毒打,見識過了生活中瑣碎的、絕望的東西后,才會聽得懂《不如不見》這首歌。
聽《不如不見》這首歌,覺得這首歌不能用流淚來形容,更多的是一種哀莫大於心死的絕望感,像一塊石頭似的壓在你的心上,彷彿連呼吸的力氣都拿走了,失去了語言和思考的能力,你能想到的只有一個詞,無奈。
不過。
林夕一直不這麼認為。
他不否認,喜歡《不如不見》的歌迷,對這首歌的剖析、解釋,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但這並不能說明,《好久不見》就比《不如不見》差。
並不是每一對情侶分手後,都會形同陌路猶如敵人。
也不是每個人到了中年之後,就會被生活的財迷油磨平稜角,變得面目全非,甚至面目可憎。
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別說三十歲之後,就算四五十歲之後,依然相信愛情,夫妻之間依然充滿著愛戀與浪漫,也不是沒有。
不是每一顆硃砂痣都會變成蚊子血,也不是每一束白月光都會變成衣服上的飯黏子。
歌頌一定就比批判低一等?
並不是的。
所以。
林夕將《好久不見》給白露唱,並不是因為《不如不見》歌詞是用粵語寫的。
而是他更喜歡這首歌。
對於《好久不見》這首歌,白露是非常喜歡的。
沒辦法不喜歡。
這樣一首不管是詞、曲都屬於上乘中的上乘,堪稱頂尖級別的金曲,不會有歌手不喜歡。
不過白露還是對林夕有點‘小小的’不滿。
主要是因為她和林夕合作了兩次,已經發表唱了三首歌了。
從《旅行的意義》到《天黑黑》,再到這首《好久不見》,全部都是帶著悲情色彩的歌曲。
就沒有一首甜甜的戀愛。
哪怕就算不是甜甜的戀愛,是積極的愛情,結局美好的愛情,那也都可以啊。
以前林夕寫給陸雪薇的,都是熱烈的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