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一次的聖旨內容很多,只能是提綱挈領,具體細節,官方就見邸報,民間就見《明報》了。
也因此,年前《明報》的最後一期,全部都是和這次聖旨相關的內容,並詳細有版面做了解釋。
據說,京師《明報》總部向全國各地的分社傳送這一期的內容,那電話是一天打到晚。一般人家,絕對沒有這個財力的。
也因此,全國各地的《明報》銷量,突然翻了幾倍。只要有錢識字的,都自己買了回去細細地讀。而那些不識字的,或者理解能力差的,就趕緊去酒樓茶館。因為這些地方一般都有專門的讀報者,每期都有讀報內容。
不用說,酒樓茶館在年前幾天,一下便爆滿。
每個地方,都能見到讀報者周邊圍了一大群人,神情興奮地聽著。
“諸位,石破天驚的訊息啊,當今皇帝下旨,廢除了賤籍。從此以後,各行各業,無貴賤之分了。”
“還有,你們先不要說話,有關行業方面,這《明報》上,朝廷已定下晉升等級,分為學徒,匠人,匠師,大匠師,大師,宗師。不過有一點需要明確的是,有的行業只是到匠師一級,有的行業到大匠師一級,當然,也有的行業是有宗師級別的……”
之前說要廢除賤籍,這個是一聽就能聽到的,已經有心理準備。但是,有關各行業要分等級,這是之前沒有聽說過的,又和所有人都有關係,因此,聽到這話,旁聽者便再也忍不住,紛紛打斷了讀報的話,七嘴八舌地問了起來。
“學徒這個好懂,可是,匠人,匠師這些又是什麼?”
“對啊,分這個是什麼意思啊?”
“為什麼有的行業只到匠師一級呢,那個宗師又是哪一行的?”
“……”
面對這些議論,讀報者立刻拿起一塊木塊,就當驚堂木了,“啪啪”地敲了起來,同時喊道:“肅靜,肅靜!”
於是,所有人便按捺住好奇心,紛紛閉嘴安靜了下來。
看到都不說話了,讀報者才指著《明報》上說道:“你們別急,你們想問的問題,在這《明報》上都有解釋呢!”
說著,他便讀起了上面的解釋。
大概意思,大部分人也聽得懂,就是按照行業的熟練程度進行分級。當然了,不同的行業,分級的標準不同。至於是什麼標準,《明報》上說了,還沒有定出來,等明年再陸續公佈。
不過相關的待遇,卻是有說了,因為和禮制修改有關。
簡單地說,就是不同行業中的人,根據他們的精通程度,在衣食住行上是有不同的規定。一個原則,就是等級越高,受到的限制就越小。
至於不同行業的人,等級的上限不同,也有例子,比如新學方面,等級的上限就高,儒學方面,當然也不例外了。
如果更具體一點,物理、化學、數學這些,都是有宗師劃分的。但是,剃頭匠、傭人就沒有。
對於這個為什麼這麼劃分,《明報》上也解釋了,不是因為新學是國公所開創,而是因為什麼行業對於大明的貢獻更大來決定的。
聽到這些,旁聽的便都是點頭。不過與此同時,也還是有人有各種疑問。
“那要是我一個人幹兩種活,那怎麼辦?”
“對啊,我能幹得活更多,這個怎麼個劃分法?”
“……”
讀報者又是拍桌子,讓他們安靜下來,然後才對他們說道:“你們的這個疑問,《明報》上也有解釋,等到標準出來了,你們可以都去評定幾個等級,然後可以就高不就低,當然,你要就低,也沒人說什麼!”
回答完了這個問題之後,讀報者又接著往下說道:“《明報》上還說了,比如你只是一個匠師,或者說什麼都不是。然而禮制所限,雖然你有錢卻也只能穿粗布麻衣,可你就想穿好一點怎麼辦?那就要做善事,達到標準之後,官府會發憑證,你做了多少善事,就可以逾越多少禮制。當然了,這也就不算逾越了!不過這裡有說明一點,這種不是永久的,而是以年為單位來算的。”
說完這個話之後,讀報者一拍桌子,大喝一聲道:“諸位看官,要想日子過得好,努力吧!”
旁聽者聽了,一個個笑呵呵地回應了起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朝廷新政不是死板不變的,能透過努力獲得更好的官面待遇,他們當然是開心的。
“這裡還有關於賤籍廢棄的一個大好訊息,諸位想聽麼?”
聽到讀報者這話,旁聽者中不少人以前都是賤籍的,自然立刻大聲喊了起來,不聽跑來這裡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