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原護耳國地區,此國二十年前,滅於帖木兒之手,與別的王國不一樣,由帖木兒的人駐守當地,當地不戰而降。
只有一法師,在宴會中,突然拿起肉塊投擲到朱能頭上,認為是勝利的預兆,高呼大明必敗。
朱能受此辱大怒,當即手刃此人。
下令在呼羅珊地區毀其廟宇。
不久。
禮聖者宰奴丁親自前來面見朱能,祈求朱能寬恕法師的行為。
朱能拒絕。
“我國大唐時期,允許各教傳播,從不阻礙各教,乃至於景教也能立下千所,可見開放之風,但各教也不能逼迫我國,更不能強迫,以武力屠刀威脅,沒有這樣的道理。”
“你們各國多年來,深受帖木兒屠刀之苦,如何有我大明解救後,可回過頭來,又以此逼人呢。”
見到朱能態度堅定,禮聖者宰奴丁失望離開。
不久後。
皮兒·馬黑麻得到不少勢力的支援,高呼十萬大軍,浩浩蕩蕩的要拿下馬什哈德。
最苦惱的反而是地方上各大小王國。
撒卜匝瓦兒之撒兒別苔兒朝君主阿里摩訶末,禡拶苔而君主瓦里,呼羅珊君主加速丁阿里,苔哈兒和謝颮斯單兩地等。
這些地區的國王們,不知道如何選擇。
大明打敗了帖木兒帝國,實力強大,他們不敢拒絕,可皮兒·馬黑麻的大軍,他們同樣不敢拒。
於是不少的王國,一邊向皮兒·馬黑麻送去軍姿,一邊派遣使者帶上名貴的禮物去拜見大明皇帝陛下,請求對方的寬恕。
也有一些王國選擇了皮兒·馬黑麻,派出軍隊一同對付大明。
大明在撒馬爾罕,布哈拉,塔什干,巴里黑等地區的做法,多少也傳開了,獲得了不少人的認可,比較起帖木兒汗國,文明的大明更讓人樂意接受。
無論如何。
雙方大軍在木兒合卜河畔發生了最大的交戰。
因為離補給線太遠,明軍的作戰戰術只能改變,冷兵器和熱兵器各半,當做拳頭部隊使用,終於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從打敗到殲滅,徹底消滅了皮兒·馬黑麻。
此人也在戰場上戰死。
當地最大的反抗勢力被滅。
朱能先是收復了馬什哈德,又順著路線一路向南,拿下了赫拉特,又過了半年,收復了坎大哈地區。
明軍的腳步。
止步於馬什哈德,全力清理地方上的反抗勢力。
大戰沒有,小戰不斷。
承認各國國王的存在,但是以大明為宗主國,每年向大明上繳稅賦和物資,並且派出軍隊為大明服兵役,由大明軍隊管理。
算是一種妥協。
結合了帖木兒在當地的治理風氣,改變了要模仿塔什干和巴里黑地區成立的宣慰司,改為了藩國,但又別於高麗這樣的藩國。
那些軍隊的首領,也認可了他們的地位,封為大明的土官。
最快速度的結束了戰亂。
可這樣的方式,帶來的隱患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