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名總兵陪著高陽郡王,朱高煦異常的興奮,他就喜歡軍中的氣息。
十餘年前父皇南下收復交趾,十年前父皇西征開拓西部七省,沒有少高陽郡王的身影,可近幾年下來,朱高煦越來越不舒服了。
文官們突然開始針對自己。
甚至有御史彈劾,奏疏中言高陽郡王與軍隊關係緊密,不利於國家安寧,希望太子殿下警惕。
所以朱高煦安靜了下來,但是內心的火熱卻沒有熄滅。
來到了山東,山東有自己的老部下。
他打仗多年,以往在他旗幟下的軍官並不少。
“如果有了順風耳,打起仗來可就順手多了,能解決許多麻煩。”參將王忠陪笑道。
歷史上,王忠隨著蔚州衛指揮僉事李遠投降燕王,靖難之役中獲得了不少戰功,李遠是靖難功臣第四名,王忠則是靖難功臣第十一。
如今不同。
他們二人之間並沒有發生更密切的關係,也沒有和燕王父子有親密的接觸,如果不是朱高熾特意的安排,王忠恐怕連參將都撈不到。
王忠自然是不知道這些的,並且很滿意自己的處境。
參加過收復交趾的戰爭,參加過剿滅入侵哈密的鬼力赤汗之戰,因功提拔為參將,駐守于山東,從低階武官到中高階武官,算得上有了名號。
“學者們在報紙上常說,技術的發明,重要的是普及,只有普及的技術,才能發揮作用。”
朱高煦當眾笑道。
三十餘歲的朱高煦,無論文官們如何看待,但是不少的武官心裡,的確沒有太多的想法,高陽郡王真的太能打,不光自己能打,帶領的軍隊也能打。
十年前的時候,因為形勢需要,曾經駐守北平一段時間的高陽郡王,當眾舉起過銅鼎,驚呆了所有人。
現在高陽郡王成熟了很多,不會再做這些兒戲的動作,只是高陽郡王力大無窮的說法,仍然傳遍了軍中,人人都感到佩服。
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個人的武勇看起來不怎麼重要,可心仍然能被鼓舞。
不過朱高煦也為年輕時的得意之舉付出了一定的代價,有御史用這個訊息彈劾高陽郡王,說高陽郡王舉鼎,實則有不臣之心。
如果是二十歲的朱高煦,他會把那名御史找出來,當場揍他一頓。
三十餘歲的朱高煦,選擇了沉默。
高陽郡王多年來的舉止,的確獲得了不少的好評,而朱高煦更看重大哥的心意,大哥既然支援自己來山東,朱高煦就不會把事情辦砸。
高陽郡王始終是高陽郡王。
皇上的嫡子,太子的親弟弟。
臺上的文武都圍著高陽郡王,朱高煦繼續笑道:“其實技術的發展,何嘗不是改變了軍隊作戰的模式呢,咱在京城,常聽太子殿下的教誨,太子殿下說,軍隊要發揚主動性,學習和適應新技術,掌握更先進的作戰模式,這句話我送給各位。”
“你們看這孔明燈,十年前的時候,軍工聯合辦就利用過,可是呢,並沒有發揮好的效果,無法達到人們的預期,於是當做小玩意歸入了庫房,如果不是後來的意外發現,這麼好的東西,至今還在吃灰呢。”
一旁的王忠連連點頭。
滿臉感嘆的說道:“同樣的孔明燈,換個思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接著又往南面拱了拱手,說道:“太子殿下所言的主動性,是讓吾等茅塞頓開。”
孔明燈最大的效果不是平原地區,而是山林地帶,那些視野不開拓的地區。
特別是南方的軍隊。
比如占城都司,採購了大量的孔明燈。
孔明燈被繩索固定著,以防止被風吹走,緩慢的從空中落下,士兵們從一個個的竹筐裡翻出來,整理旗幟和物資,周圍發出了鬨笑聲。
一名新兵第一次乘坐孔明燈,竟然嚇得尿了褲子。
那名新兵哭的淚流滿面。
太丟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