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六十八章 讓大明百姓不滿的閹工福利

新學獲得了第二次大爆發,並且比第一次大爆發更加的細緻和龐大,各項學科的理念,進入了新的賽道,質量、溫度、速率、力等都提出了基本概念。

速度快或慢、溫度高或低、力量大或弱開始有了統一的理論以及錨點,例如溫度的錨點,人們很快想到了冰,把冰當做溫度的錨點。

與西方不同的是,西方有神的壓制,但是東方沒有,雖然東方也有神和儒,可這兩者並沒有如西方那般大的壓迫和約束力。

所以社會上雖然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言論,並不能讓學者們放棄研究。

猶如歷史上的明朝,大量的學者與西方傳教士溝通和互相學習,同樣也有反對的聲音,甚至提出出臺法律限制,可也不能阻擋這樣的現象。

哪怕朝廷試圖提出約束這樣的學問交流,涉及到敬祖的原因。

但是對新學問的求知,是古代文人們的熱衷的事物,很早就有了聖賢之言,特別是明朝中後期本身新學就在大發展的基礎上。

最終西方的傳教士,仍然能走遍中國大地各個角落,連四川在張獻忠手裡時,也有不少的傳教士腳步,留下了大量的史料記載。

這是因為明朝時期,換個角度看,皇權早已被關在了籠子中,皇帝的聲音,甚至不能影響到京城,只能約束皇城,因為皇城裡的太監們才是皇帝的奴僕,天下臣民卻不是皇帝的奴僕,這個現象在清朝得到了改變,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奴僕。

天津。

大明化工產業基地,焦炭煉製廠的氨水經過簡單的蒸餾處理成為粉,運輸到天津的工廠,製作成化肥,然後供應給全國。

農戶們結合農家肥使用,產量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了大概有三成左右。

這個三成,建立在中國古代農業高產之上,為大明的工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加上經濟的發展,更多耕地的開發,例如原來保定的得勝澱。

這裡原來是窪地和沼澤地區,二十年的時間下來,變成了北平最肥沃的田畝地區之一,開墾了百萬畝以上的肥田,每年供應幾百萬石的糧食。

而北平行省甚至不需要動用這批糧食,因為各地的糧食自給自足,這幾百萬石的糧食,可以用來讓更多的人口離開土地,以及做其他的事情。

如何把糧食有利的消耗掉,而不是腐爛在倉庫裡,也成為了朝廷頭疼的事情。

做不成這件事,農戶們手中的糧價本來就很低了,再低的局面下,會超過農戶們的溫飽底線,帶來更多的麻煩,農業的穩定,是工業的根基。

天津的碼頭上。

工人們操作吊機,把輪船的木頭轉運到貨車上。

輪船的木頭,經過金州的木頭廠處理,那裡有使用蒸汽機的滾動鐵料機器,幾十圈下來,能把樹木處理成光滑的圓木頭。

圓木頭一根根的運入貨車車箱裡,等裝滿了貨物後,車伕拉開手剎,蒸汽機貨車發出巨大的響聲,把貨車車廂拉去附近的倉庫。

根據貨單上碼頭管理部門的印章和登記,進入到安排好的貨倉中,或者當日,或者三五日,最遲不超過十天,又會被蒸汽機貨車車頭,把車廂拉去站臺。

工人們使用一種特殊形狀的鐵道工具,只需要放在鐵軌上對接好,另外一段的軌道鋪在地面,蒸汽機貨車車頭按照工人們的指揮,當貨車車廂下的輪子順著軌跡前行,“咔嚓”一聲,貨車車廂就上到了鐵軌。

然後蒸汽機貨車車頭連線好貨車車廂,貨車車廂連線好貨車車廂,專門運輸貨物的鐵道貨車,駛離站臺,把貨物運輸到沿途的各站。

鐵道的功效,運輸貨物佔了七成以上的功能,替代了驛站道路的作用,成為了大明的新“血管”。

冬天的時候。

金州的碼頭上,運輸冰塊的輪船,把大塊大塊的冰塊運輸到北方和南方,進入各個凍庫或冰窟,成為儲藏商品,特別是糧食肉類的倉庫。

金州的河面,工人們穿著厚厚的皮毛大衣,帶著厚厚的手套,大河冰面上全部是工人,利用手裡的工具,割取大冰塊,齊整的冰塊,也能賣錢了。

因為對冰塊的需求,許多地方雖然也有冰河,但無法滿足當地的需求,從遼東採購冰塊,成為了許多商行的選擇,如今金州的製冰廠遇到了挑戰。

安平都司的廉價勞動力,讓安平都司的製冰行業成倍的增長。

許多的大明商人來到了安平,在安平都司開設製冰廠,招募工錢少得可憐,只能讓家人不餓死的高麗工人們,每個人從早幹到晚。

他們穿著單薄的衣裳,甚至連棉衣也沒有。

宋繼性凍得全身發抖,工作了大半天的體力勞動,也沒有讓他暖和起來,又餓又冷又累,可是他不敢停下來,他的家裡,還有兩個孩子等著他帶回糧食。

“噗嗤。”

“噗嗤。”

宋繼性握著鐵釺往冰面上打洞,冰面有半個人高的厚度,非常的困難,每次的撞擊,都讓宋繼性的雙手傳來刺痛,就算如此,他還是不敢休息。

他是幸運的。

礪山人宋繼性,原本是地方上的兩班階級,也就是鄉紳,不過他是小鄉紳,礪山的流民破壞了一切,燒燬了他的莊子。

大明商人們幫助南王打敗了流民軍,他們迫使南王進行當初的承諾,逃離自己土地的兩班勳臣們,“無人”的土地,報答給了大明商人們。

勢力大的兩班勳臣們,他們有資格和大明商人們談判,進行了許多的利益交換,用高麗的利益換他們私人的利益,保住了自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