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七十八章 暹羅國王的退讓

泉州的港口,北上抵達上海,往東是大員島,往西是廣東、廣西,在瓊州府海島經過補給,抵達交趾,沿著海岸線透過占城,隨後是真臘與暹羅。

因為南部有狹長的半島阻礙,商船與暹羅的貿易主要在暹羅東南部,也就是當下波隆多羅闍的勢力範圍。

北部地區屬於國王的勢力範圍,南部地區是六坤王國,按照歷史的軌跡,交趾因為與大明的戰爭,短時期內衰敗了下來,占城也因為安南的掠奪衰敗。

暹羅趁勢起家,往南方的半島擴張,所以六坤王國與暹羅的關係一向不和,一直到最南端的滿刺加雄起,打敗了暹羅的軍隊,開始了北擴,又因為殖民者的到來,打斷了滿刺加的擴張態勢,最後叫做了馬六甲。

波隆多羅闍沒有得到大明的支援,也不再妥協,強硬的沒收大明商人們的貨物,導致大明的商人們遭受了巨大的損失,紛紛逃往了六坤王國。

六坤王國很歡迎大明商人們的到來,不光接濟了他們,還給予了他們土地安頓。

波隆多羅闍靠著港口與大明商人做生意,賺了很多的錢,購買了許多的物資,所以他能因此起家,六坤王國的國王也希望大明商人們在六坤建立港口,藉助大明的勢力。

充滿了機會的時代,處處是商機,許多不安分的人們,不願意老老實實的辛苦過完一生。

無論工民聯合部如何保障工人們的權益,種地仍然是辛苦的,工廠勞作還是麻木的。

大量鄉紳階級的子弟們,他們希望過上富裕的生活,隨著貿易的發達,航海線路的成熟,以及大明影響力的擴張為他們帶來了安全,導致許多的大明人出海從商。

他們有文化水平,有膽魄,有家族的原始資本,加上國內對商業資本的壓制,也算是促進了資本的外流。

當波隆多羅闍罰沒了大明商人們的貨物,算是徹底與大明撕破了臉,不過波隆多羅闍不敢做的太過分,仍然保障了大明人的人生安全。

可是港口很快凋零了,沒有商船再來做生意。

靠著海貿富裕起來的波隆多羅闍,無法獲得其他財政來源,雖然解決了軍餉問題,可也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無法持久,算得上破釜沉舟,選擇了率先發動戰爭,想要儘早的統一暹羅。

波隆戴摩帶著軍隊攻破了曼谷地區,打通了北上的通道,隨後等到波隆多羅闍匯合,直奔大城,也就是阿猶他雅城,當下暹羅的都城。

象兵部隊,火銃部隊,乃至傳統的軍隊,波隆多羅闍大軍規模五萬餘人,士氣高漲,無論是戰鬥意志還是軍心都遠超過國王軍隊。

暹羅的因陀羅闍一世,求助大明的將軍。

朱能帶著五千大明士兵已經駐紮城外,不過朱能拒絕了,他要求國王的軍隊與叛軍的軍隊決戰,認為國王軍隊是正規軍,而且人數要多過叛軍。

因陀羅闍一世盯著朱能發呆。

誰說打仗是拼人數的?

上朝的將領會如此迂腐?因陀羅闍一世不信,王國裡的大臣們也不信。

聰明的人猜測,上國是故意如此的,等王國的軍隊徹底失敗,那麼國王只能依靠大明的軍隊,最後同意大明的一切要求。

可是猜到了又能怎麼樣。

叛軍已經要接近都城,國王的軍隊必須應對。

此時。

明軍的第二批援軍,高達兩萬的軍隊,透過寮國宣慰司進入暹羅北部,先後駐進了清萊、清邁等地,停止了南下的腳步。

朱能解釋道:“如果國王軍戰敗,我們可以保護國王退到清邁,重新集結軍隊,最後反撲失地。”

大明不是好人。

大明的將領們認為叛軍不堪一擊,更認為國王的軍隊打不過叛軍,所以他們想要藉助叛軍,謀奪在暹羅最大的利益。

聰明人從來是不缺的,可是看到了形勢,不代表可以解決。

正如清朝中後期就有大臣提出要偷襲日本,日本必成中國大患,可實際上的清朝卻無能為力。

同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