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鞞(簡陽)上船,經過漢安(內江)到達江陽(瀘州),由此向東,就由沱江進入了長江水道。然後沿長江東下,經過江州(重慶),到達枳縣。在枳縣轉而向南,就從長江水道轉入了烏江。沿著烏江一路逆行四百餘里。關儀的這支隊伍,前後歷時二十餘天,終於到達了自己的任所:涪陵郡涪陵縣。
一路之上,還是出了不少亂子。但靠著廖勇等人的勤勉,關儀多次虎著臉呵斥,加上這群公子哥雖然不太靠譜,但並不是無可救藥的廢材,總算是有驚無險的完成了這一千多里的上任之路。
隨著旅途越來越接近目的地,公子哥們也好,陳壽等三位幕僚也罷,原先的嘻哈、輕鬆的神情都不見了。看著烏江兩岸筆直的赤壁,以及赤壁之上連喬木都無法存活的稀薄土壤。關儀的幕僚們個個眉頭緊鎖——這是個什麼鬼地方啊!
原涪陵郡的太守是龐統的兒子龐宏,在歷史的本位面,在尚書檯工作的他由於不鳥尚書令陳袛。被陳袛將其從朝廷裡趕了出來,又將其一直按在涪陵郡太守的位置上多年不得動彈。最後在烏江行船時龐宏的座船撞上水下暗礁而傾覆身亡。這一次關儀主動要求到涪陵郡上任,陳袛就把龐宏給調動到了犍為郡。那個地方可沒有長江烏江這樣的大江大河。所以龐宏的命運就此改變了。
龐宏和關儀交接的時間很短,一方面龐宏本身是很有能力的人,品德也很不錯。所以涪陵郡的各種政務井然有序,錢糧賬簿清清楚楚。而另一方面則是,這麼個偏僻小郡,也實在沒啥可以交接的。
涪陵郡,下轄五縣。在延熙十一年以前,涪陵郡的人口在三萬口以上。延熙十一年涪陵郡土豪徐巨造反。蜀漢車騎將軍鄧芝將其鎮壓後,狠殺了一批人,然後又遷徙了涪陵郡土著豪族大約五千口到CD平原居住。所以現在的涪陵郡,世家大族幾乎是不存在的。這是關彝挑選這裡做太守的諸多原因中很重要的一點。
目前涪陵郡郡治所在的涪陵縣,地理位置位於涪陵郡的正中。在冊戶口一千三百戶,五千二百口。
西北角的漢平縣,在冊戶口九百二十戶,四千零二十五口。
東南的漢復縣,在冊八百八十戶,三千七百口。
東北角的萬寧縣,在冊戶口一千零三十戶,四千七百餘口。
西南角的丹興縣,在冊戶口六百七十五戶,三千兩百口。
合計,全郡賬面人口四千八百零五戶,兩萬零八百二十五口。
全郡在冊耕地135650畝,人均不足7畝。其中,水田不足四萬畝。其餘的都是旱田或者山地零星的土塊。按照本地太守府的統計,這裡的畝產極低。水田畝產稻穀不足三石(蜀漢承漢制,每石大約合27公斤),而旱田只能種小麥,畝產也不足四石。
太守府的府庫裡現有錢三萬,存糧七千石。有屬員二十人。郡兵一百五十人。其他的,就什麼都沒有了。
看著賬面上慘淡的資料,就算是主動申請來這裡避難,事先有充分思想準備的關儀也傻了眼。
他都傻了眼,更別說完全沒有思想準備,滿腔熱血,準備來地方大展拳腳的四位公子哥了。
簡單:這個,呵呵,好像,少爺我被我爹給騙慘了。
孫剛:嗯,此地風景倒是很好,哈哈哈哈~~~
張遵:呃,一百五十個郡兵?我算啥?好像我這個都尉還比不上一個軍候管的人多吧?
趙毅:……
至於陳壽、李密、廖勇三個,更是隻有搖頭苦笑了。
“好哪!收拾下心情。左右,擂響太守府的大鼓。讓府裡的屬員們都來開會!”
可是關小七派人去找了好久才在一片藤蔓中找到了太守府的大鼓——毫無疑問,這傢伙已經多年沒有用過了。
因為知道今天是太守交接,所以涪陵郡五個縣的縣長都在(沒有哪個縣是上了萬戶的大縣,這些傢伙全是縣長而不是縣令)。太守府的屬員們也難得的集中在了一起。因此,這次開會倒沒有等多久。
“嗯,諸位來得甚齊,吾心甚慰。自我介紹一下,本官是朝廷新任的綏靖將軍、涪陵郡太守關彝關子豐。隨本官一起上任的,還有涪陵郡都尉張遵張令行,這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