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月低頭,再次看向手中的地契,眨眨眼睛,“縣城最出名的香料鋪子,千味坊。”
一兩香料一兩金,在很多人的心裡,吃香料,就跟吃金子一樣,昂貴而又稀少。
一聽“千味坊”,不光李長祿眼珠子快要掉出來了,其他人也都震驚不已,紛紛湊過來看。
李老漢今日有事,不在梨花村。
一回來,就聽到了李小月今日的大生意,顧不上喝口水,就急匆匆趕過來。
李老漢一把拿了去那張地契,“小月,紡車和織機賣的錢,公孫廉不要,你就全部收著。不過,這個香料鋪子,你不能收。”
李小月點頭,那可不是日進斗金。
千味坊每天賺得金子,論麻袋裝起來。
這個鋪子應該算是公孫家最賺錢的,李小月怎麼能收下?
再說了,無功不受祿,儘管紡車和織機在外地賣了不少錢,但那也是利用公孫家和霍家的商隊。
那是李小月主動捐出去的,買糧食買藥材,是為了支援公孫廉和霍少將軍能夠庇護鎮西關。
畢竟鎮西關沒了,她有再多的錢,都不夠契國人搶的。
“嗯,我不會收。”李小月點頭,“只是我剛要還回去,公孫先生就跑了。”
李老漢滿腹狐疑,把地契裝了起來,“這東西放在我這,明天我去找公孫廉說清楚,把東西還給他。”
“嗯!”李小月深以為然,她一個婦道人家,不好去那邊軍營,但父親可以,“爹,今天不僅梨花村,還有給咱們家幹活,蓋房子的所有人都知道咱們家賺錢了。如果今天不表示,貌似不太合適。”
“若是表示了,又該給多少合適呢?我沒注意,爹,您給我參謀一下。”
李老漢摸了摸猶如鋼針般的鬍子,思索片刻,然後回答:“是應該分點。在蜂窩煤作坊,在羊毛作坊裡幹活的,每人三兩銀子。”
“給咱們蓋作坊,蓋房子的外村人,每人給一兩銀子。”
李小月想了想,“爹,蓋房子可不是小事,咱們給的喜錢不一樣,估計外村有人不高興。正所謂不患寡,而患不均,既然是喜錢,只要是給咱們家幹活的,都一樣,每人二兩銀子。”
“不過在咱們作坊裡幹活的,從今天開始工錢翻倍。說不定等咱們作坊蓋好了,還能吸引更多的人來咱們作坊幹活。”
指望梨花村這點人,根本不可能做大。
李老漢想了想,覺得女兒的看法有道理,“這樣也行,人家跟著咱們一起賺錢,才不會眼紅。”
“對。”李小月笑道,每天來梨花村幹活的人,沒有一千,也要大幾百。
一人二兩銀子,這就是一千多兩銀子。
雖然跟十幾萬兩銀子相比,不算多,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可是一輩子沒見過的銀子。
下工的時候,李老漢當眾宣佈,只要在李家幹活的,每人二兩銀子的喜錢。
所有人都沸騰了!
他們幹一個月,也就一兩銀子,二兩銀子相當於兩個月的工錢。
之前他們還羨慕,但也僅僅羨慕,沒人敢有歪心思,實在是李家人大多練武,一個比一個厲害。
別的不說,就站在高臺上講話的李老漢,一看就不好惹。
“李大伯,你家要發達了,恭喜恭喜。”得了喜錢,當然要說喜慶話。
“就是啊,李家發達了,還能不忘我們,真是好樣的。”
“真希望李家一直髮達,咱們就能經常有錢拿。”
……
大家議論紛紛,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