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八十八章:世情涼薄

從林清綰進殿至此刻,沒有一位大臣敢站出來置喙此事,因為林清綰的行為太過驚世駭俗,而陛下難看的臉色已經是有目共睹,更何況林清綰所奏涉及皇子,大家都在觀望,沒有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若是貿然出頭,陛下盛怒之時,只怕討不了好,還不如老老實實站在原地當個聾子啞巴,至少不會因此獲罪。

更何況楚家父子已經被押往刑場,此時站出來,不僅得罪了呂顯,只怕到時候北定王把這時辰一拖,即便陛下要徹查,楚家人也已然成了刀下亡魂。

若是平日裡,林清綰話已至此,為著楚家的人情,或許有人願意站出來,但是如今楚家早已無力迴天,為了將死之人得罪皇子,這筆賬讓誰來算都是不划算的。

所以即便林清綰數出呂顯如此多的罪名,依舊沒有人站出來奏請東嘉帝徹查,林清綰也不禁有些心寒。

多年同朝為官的情分,竟是如此涼薄,楚家到此境地,含冤莫白,眼看全府性命盡付於陰謀詭計,卻無一人站出來說一句話。

林清綰不求這些人對楚家如何,但至少話已至此,為楚家說一句話難道就這麼難嗎?

縱使她並沒有拿出確鑿的證據,楚府一案她已經把疑點說得清楚,而呂顯的罪行也並非空穴來風,她不求所有人都相信她,但是卻連個站出來奏請東嘉帝徹查的人都沒有,這群大臣領著朝廷的俸祿,在乎的,卻只是他們頭頂上的烏紗帽。

林清綰原本以為,只要她抓住機會將呂顯的罪行公之於眾,再說出一些有力的罪證,即便呂顯之罪不能被立即斷定,也難堵悠悠眾口。

即便有人落井下石,也一定有人願意仗義援手,而東嘉帝向來愛面子要名聲,只要群臣對此事有了疑惑,咬住不放,即便是為了表面上的公正,東嘉帝也一定會徹查楚府之事。

屆時便能為整個楚家搏得一線生機,即便她因此入獄,也是值得。

可是林清綰萬萬沒有想到,她已經將話說得如此明白,這群朝臣竟然站在原地裝聾作啞,絲毫沒有要插手的意思,反而是袖手旁觀。

特殊時期,又事出緊急,林清綰心中難免遷怒,殿中眾臣雖無一人願意站出來,但卻並不像林清綰所說的那般寡情,是人都會為自己考慮,況且站在這殿上的人,哪個不是繫了全家人的身家性命,自然是不敢行差踏錯一步。

世情涼薄,林清綰心中極度失望,卻仍舊不放棄。

楚夫宴與楚父已經押往刑場,既然群臣無一人願意站出來為楚家說話,那她只能憑自己與手中的證據,逼東嘉帝收回成命,事緩則圓,只要暫時保住楚府眾人的性命,來日一定有機會洗雪冤屈。

侍衛已經將她團團圍住,林清綰卻彷彿什麼都沒有看見,從地上站起來,拿出袖中的證據,轉向眾人。

“今日陛下在上,諸位大人在前,妾身所指之事絕非空穴來風,北定王罪行累累構陷朝臣,楚家上下無一人殘害無辜,證據在此,還望陛下聖裁,還楚家一個公道!”

林清綰之前說了許多,無論朝臣們在心中亦或者是潛意識裡如何相信,都只憑林清綰一張嘴,沒有實證,但是她如今拿出證據,眾人的眼神就便不一樣了。

況且林清綰扯上殿內百官,看似是在求一個公道,實則是讓這些人無法脫身,他們身為朝廷命官,今日既然目睹了冤案,又豈能袖手旁觀?

即便是厚著臉皮當做什麼都沒有聽到,對此事不聞不問,若是楚家父子當真冤死,事後真相水落石出,也難保以後不會有人拿此事出來說嘴,彈劾他們未盡朝廷命官之職。

更何況大多數人心中失偏向楚家的,他們雖無膽量站出來說話,拿自己的官途與全家老小性命冒險,但是卻並不全然相信楚家人真的會做出大逆不道之事,畢竟楚家父子在朝為官,品行有目共睹。

所以林清綰手中的證據一出,不知是誰打了這個頭,朝臣們已經開始議論紛紛,雖只是小聲議論,但大殿中的氣氛已經與方才完全不同。

東嘉帝下令將林清綰拿下時,呂顯心中鬆了一口氣,只要東嘉帝容不下林清綰,她就沒有拿出證據示於人前的機會,而林清綰說再多,沒有證據就是汙衊。

只要等林清綰這個罪婦一死,死無對證,只要他再做出些假的痕跡,演幾場戲,屆時他想要如何解釋便如何解釋。

可是呂顯沒想到林清綰竟然把證據帶在身上,最後關頭還給拿了出來,如今殿中眾人皆看見了她手中證據,悠悠眾口堵之不盡,他根本不可能殺了百官滅口,更何況這殿上,還坐著他的父皇。

望著群臣已經明顯有所變化的眼神,呂顯的心中惱怒這群侍衛辦事磨嘰。

“你們還愣著做什麼,林氏大鬧朝堂,構陷本王,父皇面前言行無狀,已然罪在不赦,還不趕緊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