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爺子名叫安睿,2016年,那是才二十多歲的安睿拉了一幫志同道合的夥伴創辦了凌峰科技公司,因為他與生俱來的經商頭腦和家庭強有力的經濟支援,很順利的當上了這個公司的法人和大股東。其他夥伴或是技術入股或是在能力範圍內有限出資入股,也都算是凌峰科技公司的元老了。
六十年前,智慧AI還在探索階段,一些應用雖然宣傳的很厲害,卻只不過運用了一些科技演算法的皮毛,人類雖然已經預想到未來的革命很有可能是演算法革命,卻也只能在現有的基礎上緩慢探索。
安睿是個極有闖勁兒的人,也因為凌峰科技的資金基本都是他安家出的,在公司的話語權極高,一些創意產品和新鮮嘗試也都是他一力主推的。有幾個夥伴對這些做法雖然存疑,卻礙於安睿股份最多而不得不妥協。令人驚喜的是,幾次嘗試都成功了,不過十年光景就力壓一些老牌企業成為了科技領域響噹噹的開創者之一。
但人性往往是最難琢磨的存在,大多數夥伴都能夠共患難,甚至在危機關頭犧牲個人利益來成全集體,可共富貴卻難過了很多人。二十一世紀三四十年代,智慧科技領域研發推廣到了一個高爆發期,眾多小企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出現。可凌峰依舊如同一顆挺拔的老松,屹立在眾人前方,巋然挺立。
安睿作為凌峰科技公司最大的股東和受益者,自然因為凌峰而賺了不少錢。更因為他高於常人的商業頭腦,利用自己的分紅又投資了其他眾多領域,很多領域反饋不錯,安氏集團的雛形也逐漸清晰。
於是,一些人開始眼紅起來,即便安老爺子有著江湖人的心性,對待兄弟們向來大方,對這些一起打天下的朋友更是如此,卻終究有人敵不過錢權的誘惑,認為安睿的這些成果都來自於凌峰的蔭庇,心裡打起了讓凌峰換換當家人的心思。
最初創辦公司的時候,安睿是絕對的股東,但公司運營過程中總需要一些強有力的合作者的,有時候安睿也不得不以股份作為交換條件。他不好意思去動用那些兄弟朋友的股份,就只能從自己的蛋糕上切。一來二去,安睿雖然依舊是股份最多的人,卻也只有百分之四十左右了。
在此情況下,倘若一些股東集結起來是可以將安睿從董事長的位置上拉下來的,只是一心投入凌峰和安氏其他企業發展的安睿並沒有警覺。
郭啟是安老爺子的校友,也是當時學校裡公認的計算機系才子,凌峰科技的最初構思就來源於兩人的一次頭腦風暴,只不過郭啟家境不好,凌峰成立的時候是以技術入股的。
安睿率性樂觀,一派江湖氣息,郭啟安靜儒雅,典型的技術宅,兩人能成為朋友已經夠讓人驚訝了,更沒想到兩個人的友誼能夠存在那麼久那麼深。
安睿一心為凌峰忙前忙後,還是一項沉穩安靜的郭啟最先發現了不妥,也注意到了一些人的小動作,可惜安老爺子始終不願意以對待商業對手的方式和心機來對待自己曾經的夥伴。
直到一些變故發生,讓安睿真的對那些曾經的至交好友寒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