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籍部世代都生活在阿爾若草原上。
千年前,北朝邯庸拓跋氏的鐵騎一統三十六部後,依然將原先阿爾若草原極南一代毗鄰宇文部的一小塊狹長草場,繼續賜給寄籍部族人生存定居。
寄籍部的祖上,本就是宇文部分出的一股旁支,甚至在寄籍部落裡,時至如今仍有個別保守派貴族,沒有捨棄舊式先祖姓氏,依舊複姓“宇文”。
因此,寄籍部人口雖然很少,在北朝壓根算不上什麼大部落,甚至千百年來早就與宇文部的本部“分家”了。但是卻依舊唇齒相依,算是“打斷了骨頭連著筋”的關係。
雖然寄籍部牧民們大多分散而居,不像其他部落那樣聚在一塊兒,搭起柵欄圈在一起。
但是在阿爾若草原極南的邊緣地帶,寄籍部各自家族的氈房和牧區,也都是大體圍繞著部落長的牧場和帳篷而建。
雖有一種若有似無的距離感,但總體上看也是呈環衛狀態,以便遇到野獸或是敵襲時能夠及時相互支援。
謝昭又咽下一口油茶,輕輕放下碗:
“阿若婭,真相到底是什麼,現在看來如墜雲煙、尤未可知。
當然了,謝昭告訴她的自然是“謝昭”這個化名。
但是我相信南朝的商旅子民言小甚微慣了,是決計不會在北朝的土地上毒殺北朝的百姓。
一則,這並不合常理,二則,這也不合情理。所以真相如何,總要眼見為實,阿若婭姑娘還是不要先入為主、妄下論斷為好。”
可惡!
“哦,是嗎?不知阿若婭姑娘是從何處看出鄙人嬌生慣養的,實在‘睿智’,觀察入微啊。”
但是這可不是區區“小奴隸”可以接觸的。
再者說,你這般嬌生慣養,這也不吃那也不喝,怎麼在軍營里長長久久的混?必然會被欺負罷?”
阿若婭仰頭幹掉了比她那張小臉兒還要大上一圈的一大海碗油茶,然後頂著嘴唇上一圈不小心擦上的油漬,還不忘皺著眉頭“教訓”起謝昭來。
此時,謝昭和阿若婭已經成功“混入”一家寄籍部牧民的家中。
只是不知道“阿若婭”這個名字,是否同樣也是半真半假。
狸奴在草原上,是北朝貴族們最喜愛的寵物之一。
她假意回憶思索:
那小姑娘還在喋喋不休:
她微微蹙眉,好笑的問:
她蹙緊眉頭想要反駁,但是越是細想便突然越發覺得,似乎這個“兩腳羊”說的也有一定道理.
這個傢伙!
“.你老實說,你該不會真的是南朝天宸的富貴鄉昭歌城中跑來邊關混軍功的世家子弟吧?”
一整口油膩膩順著口腔流進胃壁,這種感覺還是讓她十分不適。
那就是反客為主,倒打一耙,壓根不給謝昭說話提問的機會。
“對了,你還不喝油茶,我們邯庸如此香甜可口的美味,你卻瞧不上眼,這難道還不算挑三揀四、嬌生慣養、不好養活嗎!”
阿若婭坐在火堆邊,捧著一碗熱騰騰的油茶,喝的頭不抬眼不睜。
她看著皺起清雋好看的眉峰、臉上略帶一絲抗拒,卻還在小口小口喝著油茶補充體力的謝昭,突然問道:
馴服調教好的狸奴,不僅乖巧可愛討人歡心,更是北朝貴族們打獵時候的好幫手。
她喝得慣茶水,喝得慣酒水,甚至都喝得慣冰水冷水雪水,但是唯獨這種北地油潤且口感厚重的油茶,她是真的享受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