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各家各戶初了供奉各路神靈、灑掃庭院、祭祀先祖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事務:送年禮。
禮尚往來,親戚、交好的人家都要送:重要或關係親近人家的年禮要費心思準備;關係一般的隨便在街上買些東西。
姜家哥仨數姜二爺收到的年禮最多,去年為了送年禮回禮之事,姜老夫人和兩個兒媳忙碌許久。今年雅正雖挺著大肚子,但年禮之事她並未勞煩母親和妯娌,自己便把這件事辦了。開琴行十年,對這些瑣事她早已駕輕就熟。
姜留和姜慕燕除了給外祖母送年禮,也收到了各自朋友送來的禮品,需要回禮。
這其中有一份禮,姜留和姐姐不知該怎麼回:仁陽公主之女黃麗妍送給她倆每人一對漂亮的珠花,一看就是宮中賞賜的。
見兩個女兒為難,雅正便引導道,“大人是大人,孩子歸孩子。黃姑娘送了來,你們又收下了,就應回禮。只需注意一點:你們的回禮是給黃姑娘用的,而非黃家或公主府其他人。”
聽了母親的建議後,姜留與姐姐商量之後,決定送黃麗妍一對金鐲。
姜慕燕與妹妹商量,“我今日要翻閱十幾本書,妹妹與江凌去選金鐲可好?”
姜松和王問樵關於小篆書法名家溯源的研究進入了瓶頸期,又透過各種途徑尋來一車書籍,開始查詢資料。在沒有電子資源的年代,查詢資料真就是一頁頁、一本本地找,極為耗費心血。
雅正已近臨盆,姜老夫人三令五申不讓她勞神,所以她被排除在翻找資料的人員之外。但讀書細緻認真的姜慕燕、姜慕箏、王幽菡、放年假的姜大郎、姜二郎都被分派了查閱文獻的任務。
姜慕燕對此事抱有極大熱情,一有空便翻書,莫說與妹妹閒聊、逛街採買,她現在連彈琴都顧不上了。
所以聽姐姐這麼說,姜留一點也不感到意外,笑眯眯地道,“姐姐去忙,我與哥哥一起去。”
去買鐲子時,可以把哥哥和和至的新衣也買了。明日就可以送給和至了。
“莫太晚回來,出門前先打聽清楚兩位公主的行蹤。”姜慕燕叮囑妹妹幾句,便去書房忙碌。不過她還沒走幾步,有小廝跑來送信,說柳家莊管事來送年貨了。
柳家莊的管事乃是姐姐的奶孃王香芝的丈夫王河,姜留以為姐姐會抽空見一見,誰知姐姐卻道,“留兒去看看,將東西收下,再給河叔一個二兩銀子的紅封、一匹庫房裡的藍布。布我已選好,讓書英去取。”
說罷,姜慕燕頭也不回地走了,快得像一道殘影。
姜留暗歎,姐姐忙起來,比自己還像女強人……
到前院會客廳,姜留讓人把王河叫進來,卻發現帶著一擔擔年貨進來的,竟是王河夫婦。王香芝在莊上住了幾年,膚色變深,人也胖了,姜家前院報事小廝竟沒認出她來。
王香芝也愣了愣,給姜留請安後忍不住操著大嗓門問道,“六姑娘,三姑娘不在府中?”
“姐姐在忙,不知道嬤嬤您來了。”姜留簡要回了一句。王河便將年貨單交到六姑娘手上,開始向姑娘報年貨,“羊兩隻、鹿兩隻,豬一頭、大鯉魚一筐、紅棗一筐……”
年貨驗收送入庫房和廚房後,姜留有模有樣地寒暄幾句,送上姐姐準備好的紅封和布匹。本該告辭歸去的王香芝懇求道,“姑娘,奴婢能進去看一看三姑娘麼?就隔窗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