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凌不是個好八卦的人,但李家與王家的事與姜家有關,他與姜大郎去李家吃茶時,還是格外關注了一下。待回到府中,他便到了姜府西院書房,與三姐和留兒說起此事。
“二舅一家除了幼子,都去了。我與他同在前院吃茶,柳氏帶著王家姐妹去了內院。我和大郎哥離開之前,瞧見王家婆子急匆匆過來尋二舅,二舅起身走時臉上只有憤怒,跟在他身後的王三郎看樣子似是知道些什麼。”
王家三郎王圖南是王問樵的庶子,在王家存在感極低,姜留仔細算了算,才問姐姐,“圖南今年十歲了吧,他在哪兒讀書?”
姜慕燕道,“是十歲,在翰西書院。現在他每日跟著二舅上下書院,聽說書讀得不差。”
姜留點頭,“若是李家後宅無事,二舅不會怒衝衝進去。”
“我在李家門外留了人,想必很快會有訊息傳回來。”江凌回道。
大表姐尚未入土,不管柳氏和王幽菡在李家後宅使了什麼手段,都令人不恥。若真如此,以後姜慕燕定跟王幽菡割席,至於柳氏,她本就沒放在眼內。
姜慕燕不再提她們,轉而問起瀛州來客的事,“姨母她們明日到康安,凌弟可知他們入京走哪條路?”
江凌點頭,“還是上次的官道。”
姜慕燕叮囑道,“長輩入京陪你過年,為表敬意,你當出城迎十里。明日早起一會兒,莫去遲了。”
江凌點頭,“我待會兒就出發,今夜去十五里外的驛站等候。”
姜留則道,“姨母這回帶的東西也少不了,要不要提前跟柴四叔打聲招呼?”
上次鄭夫人的車隊進城時,在城門口遇到了郎超的刁難。這會兒最好提前做好準備,別再出意外。
江凌笑道,“二哥已送信回來,說他明日帶兵守延平門,讓我們從延平門進。”
任府在西城,鄭夫人帶的東西若是多,走延平門最是方便。姜留感慨道,“二哥都能帶兵能守康安城的城門了。”
去年臘月,家裡人還在為姜二郎的前程發愁,今年臘月,他就已經成為羽林衛的百夫長,帶著官兵守護大周都城的城門了,怎不令人驚歎。
姜慕燕笑道,“已有人登門問二哥的婚事,二姐也在為此奔走,咱們很快就要有二嫂了。”
二哥雖然是庶子但伯父在翰林院做事,二姐也嫁得很好,他自己又爭氣,應該能定下一門不錯的親事。姜留歡喜道,“其實若論長相,二哥比大哥和三郎都好看,他又跟大哥一樣細心又體貼……”
剛從冷水裡拿出凍梨準備切片的江凌握著刀,抬起頭。
姜慕燕則道,“二哥畢竟是庶出,他手裡沒積蓄,家裡也不會為他出太多聘禮,將來二嫂入門,伯母應該會讓他和二嫂搬到外院去住。若二嫂的嫁妝不夠多,嫁過來後他們院裡搭不起小廚房,日子不會太好過。所以二哥要娶妻,還是娶個嫁妝多、性情溫和不掐尖的姑娘為好。”
簡單來說,就是像三叔一樣娶個富裕的商家女。姜留也點頭贊同,“有二姐盯著呢,二哥的親事差不了。等二哥訂了親,就該咱們院裡了。若論模樣……”
“若論模樣,悅兒長大了定在二哥之上。”江凌把切好的凍梨遞到三姐和留兒面前,不想讓她在說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