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夏日機關 2

背景

國務院總理在**工作報告中一再強調機關改革是深化改革的一種必然,還說:改革要堅定不移地進行下去……

公元1997年年底1998年年初,國務院機關由原來的五千多名機關幹部減到現在的三千多人。緊接著,國家各部委也相應做出了改革的舉動,有的司局撤銷,有的處室合併。原來的機關工作人員便下崗分流了。

國家機關改革是機關改革的前奏,接下來就該輪到各省市機關了。一時間有關機關的種種傳聞就像三月的風颳到哪裡便在哪裡生根開花結果。

在機關的改革還沒有到來之前,各種說法像流雲一樣籠在機關的上空。資訊處也是一片風雨飄搖。有關資訊處的傳聞是最多的,因為資訊處本來就是改革的產物,是機關幾年前才成立的。也許當初成立之時對資訊估計過高,沒想到的是,資訊處成立之後並沒有實現預期的效果。一臺上網的電腦,還有一些報刊,便成了資訊處的全部。其實這幾年來,不少處室也都上網了,資訊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於是,資訊處便成了機關的一種擺設。在機關精簡的關頭,人們沒有理由不議論資訊處,其實資訊處成立之初就已經成了人們的眼中釘、肉中刺。原因是,那時許多人都想到資訊處裡來,事情是明擺著的,資訊處將是機關最清靜的地方。也就是說,誰能到資訊處來,誰就會有享不完的福。那時沒能到資訊處的人,直到現在仍耿耿於懷。

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此時的資訊處成了人們的眾矢之的,人們都巴不得機關的改革首先從資訊處開始。也就是說,要是資訊處消失了將是大快人心的一件好事,實事求是地講,資訊處真的是可有可無。資訊處的人們比別人更清楚自己目前的處境。

就在這時,遠在異國他鄉的黃姍給資訊處的黨小組寄來了她的思想彙報。在這之前,她一直和宇泓通著訊息,因特網成了她們聯絡的紐帶。黃姍源源不斷地把在英國的見聞透過因特網發回資訊處,在因特網上她把英國描繪成人間天堂,她說:那裡的風景美如畫,那裡的人民生活好得不得了。然後一次次感嘆不已。

宇泓每次讀著黃姍的信,都眼饞得不行,她恨不能從因特網上鑽到萬里之外的英國去,到那裡開一開眼。當然那只是她的夢想,她於是只能一遍遍地感嘆:呀,小黃真幸福,真好,我要是小黃就好了。然後她便把機關那些雷打不動一如既往的那些事,毫無新意地告訴黃姍,當然機關目前的形勢她也沒有忘了告訴黃姍。就在這時,黃姍給黨小組寄來了思想彙報。

思想彙報

敬愛的黨小組:

雖然人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但我的心是和黨緊緊聯結在一起的,我一時一刻也沒有忘了黨。下面把我近期的思想向黨作一個全面的彙報。

我自從陪小王來到英國,從沒間斷過學習,思想要求進步,這裡的條件雖比國內好一些,但我的思想卻很苦悶,沒有志同道合的同志交流,我只能和小王一起交流學習。小王的學習任務很重,他是為國家才來學習的,我一定當好他的後勤,讓他學習好,將來回到國內為國家作出他應該作的貢獻。我在這裡很少和人交往,要是交往也只和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學生交往,因為我們的心是一樣的。有聯歡活動的時候,我們還和這些學生一起高唱《國際歌》,每當在異國他鄉唱這首歌的時候,我們總是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流下淚水。敬愛的黨組織,我是多麼想念您呀。在這裡我們就像沒孃的孩子,日思夜想地盼望著早日回到祖**親的懷抱。但現在小王的學業還沒有完成,我只能咬緊牙關堅持。資本主義社會的空氣簡直讓人窒息,我多想早日能呼吸到祖國的空氣呀。

這封思想彙報和以前黃姍從因特網上發回的資訊大相徑庭。這封思想彙報在資訊處每個人的手裡都傳閱了一遍,人們就明白了一條道理,黨是母親,遠在他鄉的孩子是在向母親訴苦。黃姍是在向母親說她在國外遭受的苦難。遠在他鄉的孩子是多麼的不容易呀。

資訊處的人都明白黃姍為什麼這時候要寫這封思想彙報,她當然知道機關改革下一步意味著什麼。小王是國家機關下崗才送出去學習的,誰知道以後回國會怎樣呢?她當然不想失去這份工作,於是就有了這份思想彙報。

老洪和老李

現在心情最平靜的就是老洪和老李了,他們就要到退休的年紀了,國家機關這次人員改革,像他們這樣的,不在裁減之列,當然他們也不算在編人員,可以提前退休,不願意退的,仍可以工作。這樣一來,他們就有了許多回旋餘地。

不管別人怎麼心浮氣躁,他們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在別人議論機關即將發生的大事時,他們仍在談論氣功和血壓高低的關係。有時他們也說一些與現實有關的話。在黃姍寄回思想彙報之後,老洪和老李曾有這樣一番對話:

老洪說:出去了又怎樣,不是還得回來?

老李說:就是,也許等她回來說不定連位置也沒有了。

老洪又說:好賴不就是一年麼,又能怎樣?

老李也說:還不如老老實實在機關幹,說不定減員時還有希望。

老洪說:就是。

於是兩人就什麼也不說了。別人議論當前這些沉重話題時,兩個人就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樣子也就無比的優越。有時老洪還能哼出兩句京戲,老李就笑。

日子就從兩人身邊輕輕緩緩地流過。

然後他們就一遍遍地說:這事能咋,那事又能咋?

還是宇泓這個女人

機關改革最心煩氣躁的就是宇泓了,她知道自己目前的處境。要數多餘的人她排在資訊處的第一號。當初轉幹,是老馮幫的忙,老馮是個好人,她有意無意中借了一次好人的光。她知道這次好人老馮幫不了她的忙了,因為機關這次減員老馮也到了退休的年紀,就是不到,老馮也得退了,那麼多人都盯著老馮的位子,再加上老馮目前這樣子,他不退也得退了。那麼誰還能幫她一次呢?

宇泓不能不急,愛人下崗了,到現在還沒有找到工作。在這之前,不少人幫忙為她愛人聯絡了幾家單位,但這些單位都不缺技術員,只是一般的工作,宇泓的愛人心比天高自然沒有把這些“下九流”的工作放在眼裡。他衝老婆宇泓說: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宇泓也相信愛人小吳這種天才是百年不遇的,只要是天才遲早有一天就會展現耀眼的光輝。於是,小吳就很耐心地在家裡等待天上掉下來的機遇。

在愛人小吳的機會還沒有來到的時候,她不能不看到眼前自己的處境,宇泓就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只能一次次走出去,希望從外面能打聽到一絲半點對自己有利的訊息。

她回到辦公室就說:機關這次要減一半的人。

她還說:資訊處要和社管處合在一起了。

她又說:咱們機關過了“十一”就動。

她這麼忙活了一陣,然後就冷了下來。她知道這麼忙活下去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她要行動起來。經過和愛人小吳的商議,她決定在姜處長身上下功夫。他們一致認為,姜處長畢竟是處長,況且又是副局長的人選之一,還有姜處長就是當不上副局長,也還是處長,資訊處要是不撤銷,那麼姜處長就有權決定誰去誰留,即使資訊處撤銷了,姜處長也會到別的處當他的處長,那麼姜處長仍然有權要他想要的人。幾種情況經過愛人小吳有理有據地分析後,宇泓又一次覺得小吳英明偉大,非同凡響。她同時也為丈夫小吳叫屈,覺得是用人單位瞎了眼,讓這麼偉大的人才就這麼閒在家裡。

經過這麼一番從理論到實踐的論證之後,宇泓就開始行動了,老薑離倒黴的日子也就越來越近了。

那些日子人們經常可以看到宇泓的身影出入於姜處長的辦公室。姜處長的辦公室在裡間,她每次推開老薑的辦公室的門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於是每次她總是說:我有事要和處長彙報。說完紅著臉就走進了老薑的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