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2章 擊掌為盟(2)

李宥明本已坐下,聽到“李宓”二字,詫異的站了起來,他微微有些激動,抱拳道:

“前朝將軍,郎君如何記得?”

他把鄭顥稱為“郎君”,那就是把他當成天朝人來看待了,鄭顥也站起來,向他行禮,坦誠道:

“吾曾為翰林,專事整理天朝歷朝大臣將領事蹟,編輯成書,供聖上參考,就曾經讀到過李宓將軍的事蹟。”

李宥明激動到有些哽咽,他略微平靜了一下才問道:“在聖上那裡,是如何看待李氏?南詔給李將軍和六萬英靈立了碑,史書又如何記載?”

這是他們世代哽在心頭的刺。

一萬逃兵,李四郎帶著的一萬天朝軍做了逃兵!

他們看到大勢已去,沒有按照李宓的安排前往接應,而是往天朝退。可當時從會川迴天朝的路已被南詔軍截斷,他們只得輾轉入劍川,退往磨些雪山一帶躲藏起來。

這一萬人包括了糧草輜重,還有隨軍的上千卒婦。

等到兩年後,南詔軍被天朝軍所破,南詔重新稱為天朝屬國,他們怕回去之後被軍法處置,更是覺得無顏面對死去的六萬將士,選擇繼續隱居在磨些山林中。

鄭顥扶住他的手臂,認真道:“天朝史料皆記錄,李大將軍滿門英烈,所率七萬大軍盡數葬身異鄉。”

李宥明緊抿著嘴唇,大步向外走去。

大家跟著他走出正堂,只見他來到旁邊的家祠,推開門,進去倒頭便拜:

“李氏列祖列宗在上,我們沒給李氏抹黑,你們終於可以放心了。”

鄭顥仔細一看,最上面那塊單獨的靈牌,寫的正是“先父李宓大人之靈位”。他也在旁邊的蒲團上跪下來,給李宓將軍磕了三個頭。

兩人站起來,李宥明的眼裡多了幾分感激,鄭顥帶給他的,是在民間打聽不到的訊息。

“郎君既是文臣,怎麼又從了武?”

鄭顥將打南詔的來龍去脈簡單說了一遍,頓了頓,他說到:“南詔為天朝的屬國,可南詔王卻有打劫天朝,甚至是稱帝之心,這我們不能容忍。”

(後面內容正從南詔趕來!)

今晚雲汐上完小提琴課,卻並不急著回家。

她沒有像往常一樣去坐地鐵,只是沿著燈光斑駁的人行道往家走。晚風拂過,隱隱飄來絲縷玉蘭花的芳香。

雙肩的琴盒有些舊了,而且老款式琴盒背在背上也有點重,投在地上的影子倒是很好看,像是揹著一個古時候的劍匣。

雲汐像大多數揹負著父母太多期望的孩子一樣,從小就穿梭於各種課外培訓班當中,在鋼琴、小提琴、書法、畫畫、英語、舞蹈、游泳中錘鍊著幼小的靈魂。

到了上中學,課外培訓班換成了各種補課班,繼續剝奪著雲汐的課外時間。只不過她不知道這一切到底是不是她想要的,父母好像也並不在意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