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881,我愛你,你隨意,第一章(5)

他跟周昱說話還有一個目的,是想借機靠近他,看卡片上寫著什麼名字。

有一會兒,周昱若有所思地注視卡片時,他看到了死者的名字,吊牌上寫的名字叫章雲。

——如此簡單的名字,他瞄一眼就記住了。

伍金財的眼珠骨碌碌轉著,認為有了這個關鍵性的名字,他就有把握,最後會先於警察找到兇手,因為他認為他手上還有一個殺手鐧——名片夾和塔羅牌。

3

章雲究竟是誰呢?顯然不是死者的名字,是那件女性棉服主人的名字。死者是男性,他只不過是穿了章雲女士的衣服而已。調查出章雲是誰,就能知道男性死者的身份。

警察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調查出章雲的身份,男人的身份自然就會浮出水面。如果兇手刻意拿走了表明死者身份的東西,洗衣店的吊牌沒有拿走——應該是兇手不曾想到的疏忽,可能就此是破案的關鍵,所以說世界上絕對不會有完美謀殺,兇手在偽造殺人的事上,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紕漏,讓警察輕易就能找到破案的關鍵證據。

從屍體的腐爛程度來看,死者死亡了好一段時間,他的親朋長時間不見他,肯定報過警,警察找不到人,在系統會留有失蹤者案底,當作失蹤案的懸案處理。

警察首先排查了本市的失蹤人口中,是否有叫章雲的人。很遺憾,失蹤人口中沒有叫章雲的人。說不定死者是外地人,所以只有費精力到全國失蹤的人口中,調查是否有叫章雲的人。

也很遺憾……沒有叫章雲的失蹤。

其實這樣排查也是多餘,章雲就像他們推想的那樣,她只不過是衣服的主人,但警察認為這樣做了,才能表現出他們的縝密,因為很多時候,事情的表象,並不是人表面看到的那樣,所以他們帶著僥倖心理,希望能從其中找到一些與查案有關的關聯,

這就有一種可能,棉服上的洗衣店的吊牌,根本就是兇手的詭計呢?用這樣的詭計混淆警察的判斷。至於如何混淆,發言者一時也想不到。

這是周昱最老成的屬下張揚的真知灼見,一起開會的人聽得目瞪口呆,雖然不心服口服,但也不得不承認,這種可能也是有的。

警察們相信憑著洗衣吊牌和棉服能夠輕易弄清屍體的身份,所以大家只是把張揚的想法當作是一個小說家有的豐富想象力,對查案沒有實際大的意義。

負責無名腐屍案的成員有6個人,負責任是刑警隊長周昱,除了個張揚,大家一直認為死者是跟章雲有親密關係的人,找到章雲,就能找到死者的身份。

警察調查了一個星期,也沒有結果,只得按張揚的路子,洗衣店的牌子和女人棉服是兇手糊弄警察的詭計,可是……就算他們開會商討,也沒有得出結論,兇手有著怎樣的詭計。

……

警察原以為有棉服和洗衣店的牌子,他們就能輕易弄清死者的身份,表面看起來輕易得到的證據,是那樣的不堪一擊,根本就不能靠此讓他們查案變得輕鬆一些。

又一個星期過去,警察想盡辦法,還是不能弄清楚死者是誰,不過有人主動找上門來,說警察公佈的腐屍有可能是他們要找的人。

警察最後鎖定一個叫劉俊林的失蹤者,他是智慧鎖具企業主的長子,叫AS鎖業,中國最早涉足智慧鎖具製造的企業,所以企業現在的規模非常大了。

AS鎖業的創始人叫林將,為什麼長子不跟他姓,是因為劉俊林是他的後妻劉朝美和前夫的兒子,不過他視他如己出,對待他還算仁慈。林將和前妻有一個兒子,跟劉俊林的年紀差不多。

劉俊林突然失蹤後,林將對他尋找並不上心,只是簡單地報案,讓警察尋找。

他們認為警察找不到劉俊林,怕是就再也找不到了,不由得聽天由命。偶然看到警察釋出的腐屍認領通告,劉俊林的母親報著僥倖心理,確認了腐屍就是她的兒子。

警察原以為靠明顯的證據棉服和洗衣店牌子能夠輕易弄清死者的身份,不想終究還是人主動認領屍體,他們才沒有一直尷尬地停在尋找屍體身份上,從而查案毫無進展。

很多時候,人被殺死,跟死者的性格有關,太過張揚囂張的人容易招人嫉恨,惹禍上身的可能性要大,可劉峻林是一個性格溫和的人,他周圍人不曾想到他失蹤,是因為遇害了,竟然還是殘忍地被人掐死的。

劉俊林是一個畫家兼畫商,有自己的畫廊。這樣的工作是很少跟人產生糾紛的,所以,他被人謀殺,只能是一些迫不得已的外因,引起兇手的惡意。比如,他不經意知道某人的秘密,別人不得已殺了他,或者他的存在,影響了某些人的利益,所以兇手不得不殺了他。

這是周昱刑警詢問了劉俊林周圍的人,對他死亡的原因下的這樣的結論。

所以警察有了調查方向……

首先,警察想到的是林家的財產分配。他們認為,林將的親生兒子擔心劉俊林這個外來者,跟他爭奪財產,便起了殺意。可是他和林將的親生兒子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林家的財產都是他的。

再者,林將的後妻為了不讓帶來的孩子劉俊林,造成他們夫妻關係的複雜,孩子沒有入籍裡林家,戶口依然是前夫劉家的。再說,劉俊林的父親留了一個大畫廊給他,他愛好畫畫和買賣畫,並找機會讓有能力的畫家出名。

劉俊林的親生父親是有名的畫商,在他12歲的時候,車禍死亡了。劉俊林從小愛畫畫,長大後,他從父親的日記中,學到了買賣畫的生意經驗,不禁年紀輕輕在買賣畫作的生意上有了一些口碑,並用他的智慧捧紅了兩個新人畫家,讓他們的畫在市場上的價格水漲船高,有了不小的名氣。

劉俊林做的生意很簡單,絲毫沒有利益紛爭,招惹上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