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看書中名山的景秀,想遊覽一番詩書中的名勝。”
姜偉笑了笑,手指忍不住在她潔白的額頭上輕輕彈了一下。心中卻不由感嘆,不愧是才女。
“好? 下次帶你去。”
徐惠一陣,當回過神來時? 後面的姜偉說了什麼,自己說了什麼全都不記得了? 只記得好像,表兄對自己? 做了一個非常親暱的動作。
想到這裡? 心跳一下子加速噗噗的跳的很快? 白嫩的臉蛋兒紅透了。
在雲嶺村商業街吃了一頓飯,姜偉便回到了家,首先便讓人找來木匠,又買了一些不錯的木材,打造膠捲的外殼。
首選的木材是沒有毛刺的,木匠工藝也不錯。做出第一個外殼後,姜偉放下手中的製作,來到大廳,玩弄著手中的膠捲外殼。
這個外殼是姜偉按照前世的模樣畫的,設計是自己設計的,並不是什麼比較難事。
姜偉一用力,將外殼分為兩半,又插了回去,外殼合二為一。外殼的內部有一個小木棍,木棍上面套著一個滾桶,全部用木材打造,小巧,精緻。
“不錯,就按照這個來,去做吧,先做個一百個出來。”
木匠是一位四十餘的老木匠就,黑黑瘦瘦的,他接過外殼,躬身點了點頭,
“是,姜公子,某一定做好。”
木匠離開後,姜偉再次進入小黑屋,待適應後,才開始繼續做膠捲。
在這種環境下,他當然看不清東西,倒是他看不清,並不代表做不了,他摸到了一個把手,抓住了底片,一邊拉,一邊轉把手,轉了一個小時,他就覺得有點手痠,這樣的工作又寂寞又無聊。想了想,他把蕭卓雅叫了過來,讓她來做。
自己則繼續去製作原材料去了。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月後,紡織機帶來的通貨膨脹問題經過數月的發酵,問題越來越嚴重了,倒閉的小商家也越來越多。
首當其衝的,就是開設店鋪的個體戶,他們經營小,進了不少貨物。布一降價,一開始幾天還好,買的人反而比多。可時間一長,買的人越來越少了,而市場的布卻越來越多了。
當越急越多後,這著布匹個體戶手裡的貨物就買不出去了,而他們大部分的錢,又拿來進貨了。當經過幾個月的發酵,布比一開始降了一倍,這不是賠本買賣,這簡直就是陪老本買賣。
而在大唐,個體戶是最多的,隨後便是大商人了,他們一開,就是幾十家店鋪,做的大的,整個大家幾十個城市都有開始布匹店。
失業,破產,陸陸續續出現,但市場的布是越來越多了,而許多布作坊幹著幹著,布就賣不出去了,沒有商家收了。於是把價格也越來越低了,一直到只有原先價格七分之一。
這就很誇張了。
緊跟著,產業鏈之中的材料源,也開始出現了破產。無論是麻農也好,還是蠶農也好。價格高的賣不出去,價格低了養不活家人。
混亂,流浪漢,在大唐境內開始也越來越多。
這一切姜偉默默的關注著,他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並不是他冷血,而這一幕,是遲早是會發生的。
而早點發生,總比晚發生要好。
隨後,姜偉對李德開始了一系列的指示。而此時,膠捲也做了不少了。相機也做出來了,一個非常精緻的木頭盒子,最前面的木頭有一個針眼大的小孔。同時,在小孔前面,按裝了一個鏡頭。
在相機右側,有一個搖手。而內部就比較巧妙了。因為是需要拍攝電影,所以他要讓膠捲快速的轉動。所以,有兩個轉桶。
而相機內部的小孔後面,有一齒輪,在搖動把手時,膠捲在小孔後面移動的同時,遮擋小孔的風車形的平面木片也同步移動。
經過一個星期的實驗,浪費了近十卷膠捲,最終結果,一秒能夠拍攝出穩定清晰的照片,可以達到到五張照片。
對這個結果,姜偉還算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