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章 改良的科舉制度

南京城外,陳煊的後續部隊已經基本到齊,馮國璋攻打鞍山未遂的隊伍雖然被姜中其咬住不放,但是在付出一定的代價之後終於還是和馮國璋順利會師。

徐州城還是打的轟轟烈烈,張勳似乎鐵了心的不管自己的後方了,死盯在南京城外一動不動。

張勳的部隊和馮國璋的部隊合在一起已經超過八萬,甚至比陳煊的部隊還多出一倍不止。

陳煊臭著臉,對於武昌戰役很是不滿,武昌城是拿下了,孫傳芳也在武昌失守之後放棄了黃石奪命狂奔,於是黃石也是戰績驚人。

但是陳煊來到這個時代已經八年了,還是融入不進這個時代的人的思維,蔣方震雖然沒有明面上報告,但是陳煊知道,武昌的北洋兵變有著蔣方震的影子,甚至他的影響佔據了絕對的主導。

能夠順利光復武昌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戰爭給武昌百姓帶來的傷痛卻是陳煊能以接受的,據手下的情報部門報告,有據可查的,這次北洋兵變,死掉的百姓就足足800多人,受到殘害的不計其數。

在這個北伐的關鍵時刻,若是事情洩露出去,將會給陳煊的新民國極大的打擊,陳煊不由得想起後世一些人對蔣方震的評價,若論軍事,蔣方震稱第二,絕沒人能稱第一,但是這個戰略大家的政治頭腦卻是絕對不敢恭維,整個民國時期,幾乎是每次站隊都站錯。

陳煊這些年一直保持復興黨的好聲譽,在他的想法裡,寧願多花點功夫來攻打武昌,也不願意給武昌的百姓帶來如此大的傷害,以南京為例,若是陳煊真想快速拿下南京城,也不是沒有可能,自己的飛機大炮戰艦坦克可不是擺設,但是真打下來,只怕千古名城也要毀於戰火之中了。

面前擺了武昌一戰的邀功報告,陳煊卻不知道怎麼去批覆了。

“逸陽,你對方震兄苛責過了,戰爭歸戰爭,這世上哪有不流血犧牲的革命?”

這次到南京來和陳煊商量國事的宋教仁說道。

陳煊嘆了口氣,就算他再理想化,他也當然知道戰爭的實質是什麼,算了,不想了,陳煊雖然理想化,但是有個好處就是想不通就別想了,愛誰誰吧。

簽署了手上的功勞簿,陳煊還是隱晦的提醒了一下蔣方震,至於他是不是看得懂,那就不知道了。

“遁初兄,你們新民國這次犯的錯誤不小啊,前面兄弟們把江山打下來了,你們的後續官員卻跟不上,軍方已經幾次告到我這裡來了。”

“我,我們沒想到軍方的兄弟打的這麼快啊,這才幾個月湖北的大半湖南的一半就拿下了,還有整個江西,我們的人才也是捉襟見肘啊,奉天也收回來了,逸陽,你別光說話不嫌腰疼啊,你知道這麼大的地方需要多少官員去填充嗎?眼看江蘇也快下來了,你讓我們上哪找人去,夏國增援過來的上千人也只是杯水車薪,這些年我們培養的人才也早就一個當幾個用了,這不是實在沒有辦法麼。”

宋教仁有些臉紅,身為新民國的政務總理,卻拿這事毫無辦法。

陳煊也有些無語,難道軍隊太能打還錯了!這沒道理嘛!但是宋教仁能夠在百忙之中跑到南京來求助,肯定也是束手無策了。

但是陳煊也有些懵,這些年一直說要致力於培養自己的人才,但是大學修了無數個,師資力量卻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培養出來的人還沒等畢業就被各個部門要走了,甚至商人們辦的技術類學校也被選拔出很多人加入了新民國官府,對此這些大商人已經有些不樂意了。

事實上陳煊發現如今面臨的問題遠遠不止於此,這些年復興黨這個團體以及新民國和振華集團都出現了浮誇的風氣,自己要求修建的交通公路網,因為洋灰的標號達不到,鋼鐵的缺乏,雖然修了很多,但是用後世的眼光來看就是豆腐渣工程,隨著車輛的增加,道路的修繕也成為了一個大問題,很多地方已經直接斷掉了。

還有工業方面,因為技術和人才都積累太少,盲目的擴建了許多工廠,如今都一直處於虧損階段,報廢率高的驚人,就連自己的拳頭產品汽車,壽命也遠遠低於國外進口的汽車,若非價格差距,購車的使用者們早就找車企的麻煩了。。。。。。

林林總總,數不勝數,陳煊又開始羨慕那些同是穿越而來的同志們了,他們可以幾年之內從無到有的建成工業帝國,三年超英五年趕美絕不是話,但是自己兢兢業業開拓了八年,手上卻還是一個爛攤子。

“如此說來,只能採取公務員制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