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樂的誕生》最新一期結束至今。
上熱搜的既不是《羅剎海市》,也不是蘇哲倒數第一,而是非常溫情的【再見蘇哲】。
這也是工作室引導的結果。
一開始許多甘蔗想要衝節目組,怒斥他們淘汰蘇哲。
但嚴喜玲認為,這樣只會加劇大家對蘇哲倒數的討論,在公眾印象中產生這種聯想,是對明星形象的一種破壞。
而且這種聲討的作用並不大,無論蘇哲多麼優秀,節目組只要說《羅剎海市》跑題了,就沒有任何問題。
甚至反倒會讓一些人認為節目組十分公平,哪怕是臺柱子,得分低都會被淘汰。
所以工作室一直引導粉絲走溫情路線,回憶蘇哲在節目裡的優秀表現和優秀歌曲,給大眾留下更好的印象。
與此同時,節目組也不想引起太大爭議,無論在官微還是在節目播放時,都感謝了蘇哲的貢獻,對他的離開表達了惋惜。
看起來一副和平分手的模樣,有時不深入瞭解,真的不知道背後發生了多少事情。
但觀眾不知道,業內卻很清楚。
他們不在乎誰對誰錯,只想知道,胡震東替代蘇哲以後,節目會受到多少影響?
贏家沒有錯。
所以節目才會如此著急地宣傳《南山南》,宣傳“養老院詩人”。
通稿可以說鋪天蓋地,努力引起潛在觀眾的注意。
胡震東終於無法躲在幕後預設了。
謊言就像一輛失控的列車,當他選擇啟動後,就無法控制它停下了。
在一些採訪中,他開始正面談論創作《南山南》的創作細節。
或許他認為聲勢這麼浩大,“養老院詩人”都沒有站出來,可能真的淡泊名利,又可能真的“死”了。
蘇哲在錄音棚裡,看著採訪下的評論:
【胡老師真讓人敬佩,沉寂多年還能拿出這麼好的作品!】
【最讓人佩服的是他淡泊名利,如果不是被人扒出來,他都不承認自己是養老院詩人!】
【這就是老藝術家呀!反觀現在的年輕藝人,沒有任何成績,粉絲就咋呼的滿世界都是了。】
【我終於知道什麼叫學到老、活到老,胡老師之前的作品風格和《南山南》完全不一樣啊。】
除此之外,還有人繼續用《南山南》來踩蘇哲。
這讓他嘆了一口氣,他原本真沒想釣魚。
原本的計劃非常簡單:
一些人詬病《送別》等歌曲雖然高雅,傳唱度卻低,還有一些人堅信他的歌曲全靠營銷。
還有些撲街音樂人,死鴨子嘴硬,閉著眼睛不承認蘇哲歌曲的質量,非說他賣歌全靠綜藝營銷,火起來全靠粉絲心疼。
這些人和這些言論,和他們計較吧,太掉價;不計較吧,又怪膈應。
所以蘇哲才想用小號發表《南山南》,打算用實際成績破除一切詆譭,反正這首歌在他看來質量一般般,沒火就當扔了,也不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