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天不遂人願,王恭廠一場大爆炸,不僅將燧發槍同火器作坊全部炸燬。更是將朝廷好不容易積攢下的銀兩都用來賑災重修大殿了,此事也只能拖到明年了!”
見到朱由校仍然在心繫國事,孫承宗的眼眶已經有些溼潤了。
他說道:“陛下當保重龍體,這些事情來日方長,不打緊的。秋收之後,今年的‘遼餉’就可以收上來了,屆時新軍便可以招募了。”
“來日方長”,朱由校默唸道這四個字。
此刻他的眼神中透著一絲憂傷,不過這種神情一閃而過。
很快他就振作精神,問道:“我聽說這次大爆炸,遼國公夫人親自出面給災民施藥救治,遼國公還真是‘有心’了。”
“遼東最近有沒有什麼訊息?”
原本孫承宗還在思索如何將這件事情奏報陛下。
既然陛下問起,那他正好和盤托出。
他說道:“根據宣大總督崔景榮奏報,今年年初漠南蒙古草原上發生了一場大戰。最後察哈爾部的林丹汗敗走青海,內喀爾喀的臺爾汗宰賽戰死,其部眾被吞併?”
朱由校說道:“察哈爾同內喀爾喀不是一直在爭奪漠南蒙古的控制權嗎,如今他二人一個敗走,一個被人吞併,是何人所為?”
孫承宗說道:“根據反覆核實,遼國公李獻忠親聯合了科爾沁蒙古,以及“女真三衛”的騎兵參與了本次征伐,如今察哈爾部表面是由林丹汗的八大妃分別掌控,實際上漠南蒙古各部族皆臣服於遼國公,並尊稱其為‘天命可汗’!”
此時的朱由校雙拳緊握,額頭上的青筋暴起,他憤怒的說道:“看來他李獻忠是想學唐太宗做天可汗了?”
“這些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過是口是心非,李獻忠這個可汗怕是有名無實吧?”
其實無論是草原還是遼東都盛傳李獻忠得到了前元的玉璽“制浩之寶”,這才是他們尊稱其為“天命可汗”的原因。
不過遼國公府和遼東巡撫衙門都已經公開闢謠說這是子虛烏有。
孫承宗思慮再三還是決定不將這件事情上報,畢竟沒有啥證據,若是自己說出來只會將陛下推到兩難的境地。
他不表態又不行,但是朝廷向遼東宣佈討逆這將會引起一場大的浩劫,朝廷的軍隊根本就打不過遼東軍。
他的目的是讓陛下注意到李獻忠的動作,產生警惕,而並非是直接挑起朝廷同遼東的戰爭。
孫承宗說道:“遼國公在分別在察罕浩特城、歸化城、九原城三地駐軍,並令人在河套平原興建朔方城。看樣子他是想要駐軍漠南,並且實際控制陰山河套地區。”
朱由校說道:“我洪武永樂皇帝都沒能做到的事情,他李獻忠可以做到?”
“就憑他遼東一隅之地,民不過三百萬,田不足5萬頃,除了養活遼東的十萬大軍,還有餘力實控漠南?”
其實不止是朱由校,就連孫承宗也搞不明白。
按照他們此前的估算,遼東根本就養活不了這麼多的軍隊和人口。
可李獻忠如今不但沒有橫徵暴斂,還能出擊漠南,每年向朝廷上交大量的銅礦。
孫承宗說道:“據說林丹汗的察罕浩特城藏有許多珠寶,想必遼國公應該是繳獲頗多。不過河套距離遼東數千裡之遙,長期供養肯定是難以為繼的。”
“李獻忠此舉是在消耗遼東有限的財力同兵力,贏了面子,輸了裡子,實在是不可取!”
聽到孫承宗這麼說,朱由校的神情緩和了一些,他說道:“話雖如此,不過種種跡象表明李獻忠已經有不臣之心了,朝廷還是不得不防啊!”
“既然他李獻忠都能駐軍漠南了,朕有何不能編練新軍的。”
“傳朕的旨意,從內帑中撥銀200萬兩,即刻擴招3萬羽林營,並配備最好的裝備。傳令九邊各鎮隨時注意草原上的動向。”
說完這一切後,朱由校再也支撐不住了,昏厥了過去。
幸虧王化貞早就在殿外候著了。
說實話王神醫也正是倒黴,自己已經多次警告,陛下的龍體不能受刺激了,結果這孫閣老不聽勸啊!
他倒是表了忠心,又把陛下往鬼門關前推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