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這天下只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遼東。
他現在所能做的也就是儘快將家產轉移給自己家中的侄子,讓他們帶著這些財產去遼東。
即使多交一些稅給李獻忠也無妨,普天之下恐怕也只有遼國公能夠護他們周全了。
於是乎大量的閹黨成員開始偷偷變賣自己名下的家產,將自己的子侄和鉅額的財產以及自己的產業轉移到遼東。
說實話,遼東的文武其實一直不理解,為啥李獻忠不支援魏忠賢亂政,反而讓崇禎繼位?
李獻忠幫助魏忠賢搞一個幼主出來或許不難,但是作為一個後世之人,他很清楚他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崇禎皇帝,也不是孫承宗的羽林營。
而是大明計程車紳階級,大明爛到根的那套官僚體系。
即便是自己用武力奪過了大明的江山,但是這些問題依然得不到徹底解決,只是暫時緩解了矛盾。
最好的辦法就是藉著別人的手將這一切全部推倒重來,自己才能徹底啟用當下的社會。
遼東只是一個特例,因為這裡沒有強大的地主和士紳官僚,最強大的是衛所同大小將領掌控的土地。
這些人不敢和自己作對,因為他們的核心利益不是土地。
所以無論自己制定什麼樣的政策他們都會執行。
而且遼東每年都可以開闢出不少新的荒地,不夠還有漠南同朝鮮。
土地問題並不嚴重,完全可以做到耕者有其田。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行後,原本名下千畝買地加徵契稅的政策,進一步被強化了。
現在只要超過百畝買地就被加徵50%的契稅。
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遼國公李獻忠不喜歡自己的下屬囤積土地。
更有傳言不光是購買土地,就連現有名下土地超過100畝的人都可能會被加徵關稅。
一些有先見之名的地主們,為了規避風險紛紛開始處理自己手中過多的土地。
要麼將其轉移到自己族中子弟名下,要麼乾脆直接賣掉。
遼東目前已經有商品社會的潛力了。
因為大量的工人階級出現,使得他們手中有多餘的銀兩可以用來購買東西,包括土地。
遼東沒有苛捐雜稅,而且官府規定,租賃土地的田租不允許超過土地產出的5成。
此外田租的收取必須去掉田稅後再計算。
這樣一來即便是佃戶們也是有餘糧的。
許多百姓紛紛添置田地,使得遼東的土地逐漸從地主手中向普通百姓手中轉移。
范文程笑著說道:“啟稟遼國公,大批的閹黨成員正在將家屬和財產轉移到遼東。根據推測僅僅是天啟七年的頭兩個月,他們帶入遼東的銀兩就超過了800萬兩。”
其實目前遼東的財政情況也很不樂觀,由於隨時可能同朝廷交惡,所以他們在內地的產業受到了影響。
李獻忠自己名下的產業基本都轉移了。
玻璃、香水作坊,甚至是“天上人間”的股份表面上都轉移到了京師同南京的勳貴名下。
當然實際上的運營管理還是原來的人在做,雖然股份掛在這些勳貴名下,但是利潤遼東也會拿。
只是讓人家幫忙每年總要損失幾成的利潤。
這樣可以確保即使同朝廷開戰了,崇禎也休想直接抄李獻忠的產業來充實國庫。
遼東去年增兵了3萬,又在漠南地區駐軍做了大量的投入,導致整個天啟6年遼東第一次出現了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