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對張鳳翼同梁廷棟二人都不滿意,但一時半會他也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只好先讓兵部將京師的1萬羽林營派往青州,並從周邊各省調兵。
不過很快他就接到了袁崇煥的密奏。
袁崇煥還是強調了自己“五年平遼”的規劃。
正像他此前分析的那樣,第一年朝廷在面對李獻忠的遼東精銳時,很可能是處在下風的。
洪承疇有些急於求成,想一舉擊潰敵軍,故而採取了孤軍深入的冒險打法。
還是應當堅持打持久戰,利用空間換取時間,最終憑藉大明強大的人力物力,徹底耗幹遼東。
袁崇煥認為除了青州的這道防線外,朝廷應當趁著李獻忠沒有直接吞併山東,主動屯兵濟南,建立第二道防線。
這樣即使青州有事,濟南也可以作為京師的屏障!
此外由於洪承疇同賀人龍以及3萬精銳的全軍覆沒,目前前線的將士士氣十分低落。
他建議朝廷對陣亡的洪承疇同賀人龍二人多加褒獎,這樣也可以穩定軍心。
千萬不能再追究二人戰敗的責任了,不然青州前線的將士會徹底寒心!
他認為左良玉手下的2萬羽林營頗為精銳,他本人又同海寇對峙了多日,保住了青州,其實也是有功的。
建議朝廷褒獎其本次攻克濰縣,退保青州穩定戰局之功。
左良玉一介武夫,可以為將不可為帥,建議朝廷另派位大員親自坐鎮濟南,統領全域性,可倚重左良玉,讓其堅守青州。
目前山東明軍只能暫時從戰略進攻轉入傳略防禦姿態了!
崇禎也被袁崇煥堅定不移抗擊賊寇的決心給感動了,他有謀略有佈局,又對賊寇同軍中的情況瞭如指掌!
當堪大任!
於是崇禎帝任命袁崇煥為山東、河南、直隸三省總督,掛兵部尚書銜,並御賜尚方寶劍!總督登萊戰事。
崇禎皇帝的這一次任命又是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不過這可不是啥好差使,這個三省總督看似風光無限,實則隨時可能送命。
對於這種送死的差事,眾臣自然沒有興趣。
除了各把御史,幾乎沒有人反對。
逃過一劫的張鳳翼更是大讚陛下英明!
崇禎三年九月十五日,崇禎皇帝朱由檢親自為戰死的大明中原五省總督,太子太保領兵部尚書洪承疇寫下祭文:
嗚呼!劫際紅羊,禍深登萊,安內定邊,端賴重臣!蒼天不佑,折我股肱;朕以薄德,罹此蹇剝,臨軒灑涕,痛何如之!
朕自繼位,賊寇四起。縱橫邊疆、肆虐中原,乃命卿總督三邊,橫掃秦、晉,安定西北!
後賊寇竄於中原,久剿不滅,乃破中都,毀我皇陵。
卿又挺身而出,總督五省,夙夜追殲,不辭辛勞!
終殲敵於滁州,擒闖逆高迎祥,破賊三十萬眾,還天下以安定,大明以澄清!
今群寇俱滅,惟登萊尚存!
卿又率軍東征,替朕分憂!
奈何賊眾,火器犀利。卿不俱生死,冒險俘海,連破即墨、萊陽、直取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