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懸念無非是他是落到朱由崧還是李自成的手中?
李自成殘暴無比,對大明的宗室更是格殺勿論,包括楊嗣昌、溫體仁在內的所有人自然是希望落到朱由崧的手裡。
畢竟對他們來說無非是大明換了一個皇帝,雖然說自己的仕途基本是到頭了,可身家性命總是能夠保住的。
要是李自成打進了太原府,以大順皇帝對於士紳的態度,他們基本是十死無生。
於是溫體仁在太原被包圍前已經派使者偷偷趕往大同給祖大壽送信,讓他趕緊發兵南下,並在信中表示他們願為內應。
吳三桂在聽到這個訊息後顯得相當激動。
他興奮地說道:“舅舅,擒獲崇禎這可是天大的功勞,我們趕緊發兵南下太原吧!”
祖大壽卻淡淡的說道:“怎麼,遼東郡王剛將你破格提拔成副將,你又不知足了?”
吳三桂笑著說道:“我們武將如今可算是趕上了好時候,再也不用受那些文官的鳥氣了。我們趕上了改朝換代,當然是抓住機會爭取封爵,將來也好光宗耀祖,封妻廕子!”
祖大壽說道:“看來你的野心還不小。”
“可只看到了好處,焉知這不是溫體仁的陰謀?”
吳三桂說道:“怎麼,他溫體仁還敢陰我們不成?”
自己這個外甥,文武雙全,不是凡人,可惜就是功利心有些太重了,還是需要磨礪啊!
祖大壽說道:“如今李自成的三十萬大軍將太原圍的水洩不通。溫體仁此時叫我們領兵南下,很明顯是想讓我們同李自成火拼,他好坐收漁翁之利。這幫文人,心思歹毒,伱可千萬不能小瞧了他們。”
祖大壽本以為經過自己的提醒後,吳三桂會放棄這個想法。
卻不料他說道:“舅舅還是太過小心了,闖賊的三十萬人不過是烏合之眾,難道我們還怕他們不成?”
“如果舅舅擔心我們手中的三萬兵馬太少,宣大的三萬降兵又靠不住,我們還可以向漠南的熊廷弼總督求援。”
“他麾下可有數萬蒙古精騎,只要蒙古騎兵南下,匯同我們的遼東騎兵,這些闖賊還不是很快就能灰飛煙滅!”
吳三桂自以為洋洋得意,卻不料祖大壽斥責道:“混賬東西,你居然敢讓蒙古騎兵南下!”
“遼東郡王曾經再三說過,單獨的成建制蒙古騎兵只准在長城沿線牽制明軍,決不能讓他們南下進入中原腹地,以免劫掠大明的百姓!”
“這可是遼東郡王的逆鱗,你要是敢觸碰,那麼你的從軍之路也就到頭了!”
吳三桂也知道是自己失言了,他趕緊說道:“舅舅提醒的是,此事的確是三桂有欠考慮!”
看到吳三桂主動認錯,祖大壽的臉色緩和了一些,他又說道:“你以為遼東郡王真的想抓崇禎嗎?”
“以王爺的雄才大略,算無遺策。若是他真想抓住崇禎,恐怕崇禎皇帝根本就沒有機會走出北京城!”
說實話,吳三桂從來就沒有想過這些,看來薑還是老的辣!
他對祖大壽說道:“舅舅說的是,三桂受教了,去他孃的溫體仁!”
祖大壽卻說道:“這件事不能這麼處理,你親自將溫體仁的書信送到京師,看看遼東郡王的意思!”
李自成的三十萬大軍日夜圍攻太原,一直沒有等到祖大壽南下的溫體仁同楊嗣昌也感到無比失望。
這件事情的確是他們揹著崇禎做的,他們也是抱著兩種打算。
若是祖大壽的人馬真的同李自成打的兩敗俱傷,那他們就帶著崇禎趁亂突圍,逃離太原。
若是祖大壽的遼東軍佔領了太原,那麼他們就交出崇禎投降朱由崧,這麼一來,也算他們立下了一個大功。
可惜天不遂人願。
為今之計他們也只有先堅守太原,以等待時局的變化了。
這時李自成也很鬱悶,太原城上有大量的紅衣大炮,他的大順軍傷亡很大。
此時宋獻策說道:“陛下勿擾,我們可以再次藉助汾河之水!”
感謝各位書友月票、推薦票、追訂支援!
感謝書友“縱然那是我”、“百分數”的月票支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