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 、 、 、 、 、
第十五節
果然。太后話音一落。忠勇侯祝玉龍與驚遠將軍楊易同時出列。不約而同道:“啟稟娘娘。微臣有話要講。”
祝玉龍是丞相之子。楊易則是吳明下屬兼弟子。若說除了丞相與吳總督。誰能代表兩派勢力。則非兩人莫屬。
眼見兩人爭搶話頭。太后心頭一樂。笑了笑道:“兩位將軍異口同聲。這倒讓本宮為難了……”
其實這也沒什麼為難。但隔岸觀火。是君主御下的常用手段。如果中西軍方能和丞相交惡。那可真是美妙。這種舉手之勞的挑撥。太后自然不想放過。
可現實卻與她期望大相徑庭。更多更快章節請到。下方兩人對望一眼。又同時道:“楊將軍請。”(“侯爺請。”)
太后自然有些不悅。皺了皺眉。正欲說點什麼。楊易已搶著道:“祝將軍國之棟樑。末將甚是心佩。小子以五品之身忝列此地。本屬僭越。安敢與你再爭先後。”說到這裡。他施了一禮:“候爺請。”
朝廷早朝。除特殊官職在身者。如殿前執筆。近衛營統領等。一般需三品以上方能列席。大朝會雖然特殊。但沒得宣召。三品以下官員仍不能隨意上殿面聖。楊易代表的是中西總督。自然算特殊人員。但他如此自謙。卻也不無道理。祝玉龍雖然性格淳厚。但也知道現在謙讓不得。遂哈哈一笑道:“那就謝謝楊將軍了。”
沒得到預期效果。太后自然心頭不爽。冷著臉道:“祝卿家何事。”
祝玉龍稟道:“啟稟娘娘。南陽今年的收支表出來了。還請你過目。”他說著。雙手高舉過頂。手中赫然有本小冊子。
祝淮升任丞相後。江南總督之位仍由他兼著。昆州省省督則由其心腹郎子傲接任。南交**為南蠻帝國後。江南五省變為四省。面積雖然小了些。但四個省督都是丞相心腹。每個季度都會回到南寧向丞相述職。更多更快章節請到。所以朝廷對這四省的控制力。反而是最強的。如今到了年底。也到了省督向丞相彙報情況的時候。在朝堂上見到他。也就不足為怪了。
太后大為不解。祝玉龍是丞相之子。是他心腹中的心腹。丞相對地方的控制力極強。她曾多次想方設法。妄圖插手南陽事務。但均未成功。如今這麼好說話。把今年的收支表都呈了上來。這是何意。心下雖然疑惑。但既已如此。怎麼也得有所回應的。她努了努嘴:“小柱子。把收支表呈來本宮看看。”
小柱子答應一聲。下去從祝玉龍手裡接過小冊子。然後恭恭敬敬呈給太后。眼見太后開始翻閱。祝玉龍解釋道:“娘娘。今年南陽錢糧總共產量六百億斤。達到一時之盛。”
這時太后翻完了小冊子。合上了。抬頭對唐軒道:“唐愛卿。戶部一直是你在主政。六百億斤多嗎。”
六百億。這是一個很龐大的數字。但也很抽象。如果不是專業人士。還真不清楚代表什麼。
唐軒一直主持戶部。自然清楚。聞言出列答道:“先朝景帝之時。予民修養。戰士歸馬放牛。百姓擊壤而歌。帝國糧食產量一度達到最盛。為四千億斤。”
有數字對比。更多更快章節請到。自然形象起來。太后臉上露出笑容:“我記得不錯的話。以前的南陽省督為司馬尚。倒行逆施。把個南陽搞得烏煙瘴氣。加之三年前南蠻入侵。南陽迭遭兵災。更是雪上加霜。可幾年治理下來。糧食產量竟能達到我朝最盛時的七分之一。侯爺可說功不可沒。”
都說兵精糧足方有勝機。兩漢兵精方面半斤八兩。但說到糧足。卻是南漢佔優。不論南陽還是昆州。兩省都盛產稻米。是東漢最重要的糧食產地之一。向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南漢這幾年東征西討。連戰皆捷。固然有朝廷上下一心的緣由在內。但後勤補給給力。卻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第一時間更新
太后示意唐軒退下。轉頭對祝玉龍笑著道:“說吧忠勇侯。想本宮如何賞你。”
在她看來。祝玉龍向自己表功。無非想換個虛名。對這些虛名她無所謂。別說是候。封祝玉龍為公都無不可。反正再大也不能大過丞相。如果真有鬥垮祝家那天。封再多的爵位都可以收回去。
祝玉龍搖了搖頭道:“太后。南陽能到如此規模。首先要嘉獎的。不是微臣。而是孫雲龍孫老將軍。”
五年前。司馬尚反叛。切斷南征軍二十萬人退路。祝玉龍帶兵圍困南陽省府廣陽一年有餘。後來南蠻人北上支援司馬尚。夜襲南漢軍隊。祝玉龍一個不慎。被南蠻偷襲得手。吃了個大虧。朝廷震動。丞相不顧吳明新婚。連夜命他帶兵南下。以破廣陽困局。吳明卻也爭氣。不但大破南蠻海軍。並且順勢攻下廣陽。佔領此城後。朝廷調孫雲龍為南陽省督。他身先士卒。一手把廣陽從廢墟上重建起來。朝廷西征廖氏時。又調孫雲龍為下路軍統帥。改任祝玉龍為南陽省督。祝玉龍擔任南陽省督也才一年出頭。他說南陽重建首功當屬孫雲龍。卻是實情。
聽他如此說。太后有些迷糊。不由道:“那祝卿家的意思是。第一時間更新要本宮讓孫老將軍官復原職。”
西征廖氏時。孫雲龍作為主帥。對吳明與廖剛之事放任不管。在他一味縱容下。這才多了箇中西總督。丞相大怒。把其賦閒在家。所以太后才有如此一說。
祝玉龍還是搖頭。有些沉重的道:“臣今日所求。非是為賞。而是為戶部撥款而來。”
“撥款。”太后疑惑。
“對。就是撥款。南陽申請戶部撥款”祝玉龍點了點頭道:“娘娘可以看看。冊子上記的。除了南陽的歷年糧食產量外。還有兩個弊端。一為損耗嚴重。二為運輸困難。”
“有麼。”太后一怔。因著對祝家不滿。她還真沒用心看這小冊子。不免重新翻了翻。這一翻不打緊。她臉色變得極為難看。重新合上冊子道:“南陽今年的糧食產量為六百億斤。但卻有近百億斤成了空耗糧。祝卿。這個數字是不是大了點。”
她剛才還笑意吟吟。現在卻疾言厲色。其變臉之快。令人歎為觀止。百官驚懼。俱不敢言。只餘祝玉龍的聲音在大殿上回蕩:“稟娘娘。非是微臣懈怠。而是南陽環境使然。首因就是。南陽倉儲設施簡陋。我朝四大糧倉。分別是興業。安洛、當陽以及豐臺。這四大糧倉中。只有豐臺是景帝爺所建。其餘三倉。第一時間更新都是我朝立國之初就有了。其中安洛糧倉為第一大倉。坐落與龍望與北原省交界處。不但京都近在咫尺。離北原城也不太遠。從全國各地運來的稅糧大多集中於此。經戶部統一調配。供給京都日常所需。安洛倉的戰略地位無人能及。平時可以抑制物價。到了戰時。則能源源不斷的向雙山關輸糧。抵擋北蒙入侵。所以這個天下第一倉。它當之無愧。
太后仍是冷著臉。一聲不吭。群臣更是不敢多言。朝堂上落針可聞。
祝玉龍歇了歇。接著道:“在東北四省中。若論產糧最豐。當屬樂浪與北幽兩省。小麥。大豆、高粱等等。種類齊全。應有盡有。兩省不但產量甚豐。其品種之齊。也是我朝之冠。而當陽糧倉。就座落在北幽與樂浪兩省交界處。排名第四的豐臺糧倉。則不是立國時所建。而是景帝爺籌建的。當年西北大旱。災情之嚴重。為歷年之最。整個西北餓殍遍地。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何家無力抵擋。其家主何飛鵬向朝廷申請救濟。景帝爺仁慈。不忍生靈塗炭。自無不允之理。於是答應從安洛倉調糧。可西北地勢複雜。運輸上成本太高。中途連個落腳之處都沒。一來二去損耗極大。這次東糧西調。幾乎掏空了大半個安洛倉。可效果卻差強人意。經此事後。朝廷與何家都意識到。在中原與西北間。建立一箇中轉糧倉的重要性。豐臺糧倉這才應運而生。”
他站在朝堂上侃侃而談。引經據典。顯然在此事上花過極大功夫。太后雖有剛烈的風評。但卻不是不學無術之輩。見他說得面面俱到。且是實情。玉顏稍霽。點了點頭道:“祝卿。說下去。”
一見太后的面色轉緩。祝玉龍暗自鬆了口氣。太后權利雖較父親不及。但因著唐軒的關係。卻掌著戶部。朝廷上的錢糧之事。自然是她說了算。而要申請戶部大規模撥款。她就是一道繞不過的坎。
朝廷這幾年頻歷刀兵。倉稟不實。要讓太后撥款南陽。肯定千難萬難。但祝玉龍仍要一試。因為他心懷坦蕩。並無絲毫私心。而太后雖一介女流。這幾年表現卻可圈可點。頗顧大局。看來只要陳述其中利害。以她的見識。定不不允之理。他心下忻悅。口裡卻繼續道:“綜上所述。當陽豐臺兩大糧倉的重要性已是不言而喻。可他們較之興業。仍是略有不及。分列第三第四。當年惠帝爺曾說過‘江南豐。則天下豐。興業足。則天下足。’這是為何。那是因為昆州南陽都盛產稻米。兩省氣候溫潤。與東北的一季稻不同。這裡水稻都是兩季稻。甚至三季。相比之下。兩省糧食產量要比北幽樂浪高得多。而江南地帶潮溼多雨。要想儲藏如此多糧食。花費卻也不小。李賊未篡權前。戶部每年都會撥付大量銀錢。以做糧倉的修繕維護之用。其中泰半是花在興業糧倉上。”
本書首發來自,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