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的幾個民營之中,吉利汽車相對來說是比較能折騰的。
不說他們現在一直跟福特汽車洽談收購沃爾沃汽車的事情,就是在一些車型佈局和品牌規劃方面,李蘇也有很多想法。
甚至他除了對沃爾沃汽車感興趣之外,還打算繼續洽談一些其他的汽車品牌,看看能不能進一步的豐富吉利汽車的佈局。
現在星辰汽車突然要進軍F1比賽,這對李蘇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刺激。
吉利汽車是不是也可以考慮進軍F1?
這個問題,立馬就出現在了他的腦海之中。
“買一支F1車隊,你覺得大概需要多少錢?”
腦中有這個想法之後,李蘇就開始盤點一下這個事情的可行性。
雖然華夏第一支F1車隊的榮譽要被星辰汽車拿走了。
但是成為第二支車隊的話,宣傳效果也是一點也不差的。
甚至因為星辰汽車在全面做了很多推廣工作了,到時候吉利汽車如果也進軍F1的話,直接就先跟著享受那些宣傳效果。
到時候對吉利汽車的品牌美譽度的提升來說,絕對是非常有幫助的。
這一點,李蘇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華夏,雖然自主品牌已經發展了十多年了,也取得了一些成績。
但是大家談到自主品牌的時候,潛意識的還是覺得它的質量是不如合資品牌的。
同等基本的車型,同等配置的情況下,合資品牌是一定有品牌溢價的。
消費者也願意為這個品牌溢價買單。
這種局面,原本是一直要持續到了電動車時代,才基本上扭轉過來。
合資車企的品牌溢價沒有了,合資車企的電動車,立馬就沒有任何競爭力了。
“那要看買什麼車隊,如果是比較領先的法拉利車隊和紅牛車隊,先不說人家賣不賣,就算是賣,價格肯定也是非常高的。”
“比較末流的車隊的話,估計有個十來億人民幣應該就差不多了。”
“不過也沒有絕對的參考資料,畢竟F1車隊就10來個,每個車隊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價格沒有太多的參考意義。”
高松林看出來了李蘇有要搞F1車隊的意思,心中有點著急。
作為吉利汽車研究院的院長,他是很清楚吉利汽車的實力,現在還不具備生產F1賽車的條件。
再過幾年,積累沉澱一下之後,也許還能挑戰一把。
所以緊接著他立馬又補充了一句,說:“雖然收購一家F1車隊的成本沒有絕對的資料可以參考,但是養一支車隊的成本,卻是有不少資料可以去查詢。”
“除了法拉利那種隊伍規模非常龐大的車隊,大部分的F1車隊一年的成本大概是兩三億美元。”
“跟這個投入相比,它的產出就相對比較抽象了。”
“所以最近一年才會有本田車隊、寶馬車隊和豐田車隊紛紛宣佈退出F1比賽。”
“我們公司一年的利潤,也都不夠養一支車隊呢。”
高松林這話,就像是一盆冷水一樣把李蘇的想法給潑滅了。
吉利汽車一年的淨利潤也就10個億左右。
哪怕是這兩年不斷增加,頂多也就去到十幾億人民幣。
總不能把公司全部的利潤都拿過來養一支車隊吧?
看來短時間內,F1比賽跟吉利汽車沒有緣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