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清會典》中的規定,親王府的銀安殿面闊7間,覆綠琉璃瓦。
銀安殿簷角上的垂脊獸為親王府的是七個,郡王府的是五個。
銀安殿簷角上的垂脊獸為七個,郡王五個。正脊兩端用螭吻,正殿中設座,高八尺,廣十有一尺,修九尺,基高尺有五寸,朱裸彩繪五色雲龍,座後屏三開,上繪金雲龍,均五爪……”
啟功不愧是皇族出身,雍正皇帝的子孫,著名的歷史學家,對清王府的形制,張口就來,說的頭頭是道。
“銀安殿可以用旋子彩畫中等級最高的,如金琢墨石碾玉,龍錦枋心;套殿可用墨線小點金。
大殿井口天花可用坐龍………”
張俊平坐在一旁,看著啟功在上面侃侃而談,眾人紛紛點頭符合。
《大清會典》又叫五朝會典,是記載清皇朝的禮、樂、冠服、輿衛、武備、天文、輿地等內容,是研究清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資料。
《大清會典》講究的是以典為經,以例為緯。
什麼意思呢?
就是會典裡有的要按照會典裡的制度來執行,沒有的遵守先輩的事例來操作。
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事,祖宗沒幹過,我這麼幹了,你們這些個後輩子孫都跟我學著點。
不過,《大清會典》確實是清朝最全面的,涉及到禮樂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的法律典籍,一共992卷。
這部典籍應該說是儲存最好的典籍,是研究清朝歷史的重要史籍資料。
此時啟功說的如此詳細,而且每一句話都有大清會典作為理論依據。
張俊平不禁猜想,啟功手裡應該收藏有《大清會典》,甚至有可能是全本。
說起來,《大清會典》一共五個版本,每一個版本編纂完成後都會大量印刷,然後分發到各個衙門以及王公大臣的府邸。
但是,在經歷了清末民初的軍閥混戰,日本的侵略,以及十年大時代的洗禮,即便是《大清會典》這種大量印刷刊發的典籍,想要把五個朝代的版本收集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猜想著啟功手裡可能藏有全套《大清會典》,張俊平不禁想起啟功的同宗晚輩金永順。
有日子沒見到金永順了,也不知道這位貝勒爺現在忙活啥呢。
有啟功的參加,加上樑教授等幾位專家教授手裡的資料,研討會進展非常順利。
僅僅一天的功夫,就把整個修繕方案給整理了出來。
當然,這也和張俊平原本的修繕方案就已經很完善有很大原因。
這些個專家教授,就是在張俊平的基礎上補充修改一些細節。
比如銀安殿,張俊平是按照後世的重建方案,正殿按照五間設計的。
現在,改成了七間,比照原建築,一比一進行還原重建。
各種細節資料張俊平記錄了一本子,這個都是後面進行修繕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方案討論完之後,接下來就是施工圖的繪製,這個不需要張俊平自己動手了。
梁教授主動把施工圖繪製的任務攬了過去。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有的是學生,人家就是學這個的,畫的施工圖比張俊平的更加專業。
作為回報,張俊平聘請啟功、梁教授等專家教授擔任恭親王府修繕顧問,並且成立了一個顧問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