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7章 不瘋魔不成活

“十三就是靠譜。”得到肯定的答覆,於墨喜上眉梢。

於墨又說,“餓不餓,一起吃個宵夜。”

“……”你不談吃,我們還是好朋友,黃白遊說,“我還有些資料要整理,就不去了。”

“資料——老是聽說,十三的資料登上過許多核心期刊,”於墨好奇,“能給我看看嗎?”

“可以倒是可以,只是有部分是手寫,會比較潦草。”黃白遊說。

“沒事,我爺爺以前是醫生,多潦草都看得清楚,有這個家學淵源在。”於墨雙手接過黃白遊遞來的資料夾。

棕色的資料夾裡第一份檔案是《虞姬行頭研究》。

第一份是電腦打字然後影印出來的,看得很清楚。

[梳“古裝頭”

戴“如意冠”

穿“古裝衣”

罩“魚鱗甲(改良靠)”

披“鵝黃斗篷”

佩“鴛鴦劍”

虞姬戲曲形象從行頭可以歸納,京劇中女性角色的斗篷有花有素,但虞姬的斗篷截然不同,底色為鵝黃,邊緣染湖藍,配色為武旦常用款,甚至斗篷邊緣裝飾有鉚釘,為強調虞姬的英氣。梅牌斗篷外繡錦雞與玉蘭,內繡鴛鴦遊於蘆葦……]

京劇帽子分為“冠盔巾帽”四種,後面還分析瞭如意冠,這個冠是梅蘭芳先生為虞姬獨創,就是說如意冠是虞姬專冠。

而如意冠的形狀是以帝王冕旒為原型設計,其餘同等身份的郡主、嬪妃皆為花紋不同的鳳冠。

所以這代表在梅蘭芳心中,虞姬是文武雙全的角色,雖為霸王的寵妃,但能隨霸王征戰沙場……

厲害啊,於墨看呆了,特別是他非常贊同這份檔案的一句話,“程蝶衣將自己當作了虞姬,當霸王不是霸王,但虞姬還是虞姬嗎?”

透過分析戲劇形象,來了解程蝶衣代入了什麼角色,為何最後會說著“大王,快將寶劍賜予妾身”,真就和虞姬一樣自刎。

要知道真實歷史上的虞姬,記載太少了,甚至連“虞”是姓氏還是名都有爭議。

“有必要,分析戲劇的虞姬形象太有必要了!”於墨突然問,“我們的京劇戲服,是你分析的這一身嗎?”

“當然,我們劇組請的戲曲指導可是專業的。”黃白遊點頭。

自己一個導演,對劇組的陣容還沒演員瞭解,稍微是有點不好意思,於墨有點臊,但不多,轉瞬就想著“我有十三,你沒有,這就是任性的理由”。

看下一篇《虞姬唱腔分析》,字跡果然就龍飛鳳舞的,但於墨全能看懂。

[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我這裡出帳外且散愁情。輕移步走向前荒郊站定,猛抬頭見碧落月色清明……

唱腔運用南梆子”此唱段是十字句,演唱格式為3、3、4,即“看大王”“在帳中”“和衣睡穩”的演唱格式,第一句的落音在6上,板數為6板,在佈局上是“起”。

第二句演唱格式“我這裡”“出帳外”“且散愁情”,落音在5上,在佈局上為“承”,傳達出這段唱詞的主題“愁情”……]